【疫情防控·使命担当】点点“微光”聚“星河”——兰大二院抗“疫”医护群像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报道组记者 苏家英 张燕茹 欧阳海杰 薛巍敏 李静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兰大二院派出近1000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最前线,投身患者救治和核酸采样检测工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默默奉献,与“疫魔”较量,为患者鼓劲。

张蓓照顾患者。

三次“逆行” ,冲锋“疫”线

“要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流行病学史做到了如指掌。”这是张蓓给队伍成员的命令,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我省本轮疫情发生后,7月15日,兰大二院第二批支援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医疗队集结出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蓓担任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这,已经是张蓓第三次出征“疫”线。

从2020年逆行武汉,到2021年10月兰州迎敌“奥密克戎”,再到本轮疫情,张蓓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日夜坚守救治一线。

7月15日下午5时左右,张蓓带领59名医护人员进驻定点医院。分组后,他们正式接管了院内七病区。

张蓓检查患者情况。

“我们入驻医院后,迅速完成院感防控培训及相关医疗培训,以及入病区前的各项考核工作,”张蓓说,次日上午,七病区开始接管患者。

七病区接诊的多数是普通型和轻型患者,患者年龄差距较大,“我们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开展个性化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积极给予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全力以赴提高治愈率。”张蓓介绍。

从接诊第一例患者至今,张蓓带领队员严格按照专家组指导意见,制定会诊、查房、消杀等各项实操性细则,并落实病历讨论、专家会诊等工作,对一些特殊患者开展特色护理,在病区引导轻型患者通过锻炼加快康复。

“现在七病区每天都有出院的患者,我们打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张蓓说。

杨永新和团队成员。

1万管任务,12个小时

7月14日凌晨两点多,一阵急促的铃声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管检验师杨永新唤醒。

疫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进驻硬气膜实验室,准备开启核酸检测支援工作!”听到安排,杨永新没有丝毫犹豫,收拾行李踏上了抗“疫”之路。

“当晚到达后,我们就开展了生物安全操作演练。”杨永新说,无论是手卫生、穿脱防护服还是环境物表清洁等生物防护工作,任何环节都容不得一丝马虎,必须在快速准确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接下来的时间,杨永新和他的团队将样本接收、试剂耗材供给、样本编号、检测、医废处置等各项工作都高效高质完成。“这得益于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以及长期处于核酸检测一线的实战经验。”杨永新说,这些工作大家都已得心应手。

工作中的杨永新。

此前,杨永新和同事们在兰大二院检验医学中心,每天也要承担600管左右的核酸检测任务,“遇到节假日等高峰期,这个数据还会增长到1000左右。”

“后来,我们将外围工作剥离出去,成立了专门的检测小组,专心做好核酸样本检测工作。”目前,杨永新团队只剩下27个人,他们每天需要承担1万管的核酸检测任务,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在硬气膜实验室,不仅有兰大二院的医护人员,还有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医护力量。同他们并肩作战,是一段难以复刻的人生经历。” 杨永新期待“疫”散之时,和同事们去黄河边走走,好好看看这座美丽的城。

厍笑。

23岁,与“疫魔”首次交手

7月28日,是兰大二院神经外科护士厍笑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参与抗疫的第14天。

7月15日,刚接到支援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时,刚刚参加工作的厍笑有过焦虑紧张的情绪,但随即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后,我便不再害怕,我想让自己成为患者眼中最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厍笑说,尽管在父母眼中、在医院前辈眼中,她年龄尚小,不过23岁。

每天凌晨2点至早上8点,是厍笑的工作时间。深夜12点刚过,厍笑和同事们就坐车前往定点医院。对病区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杀、在清洁区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整理进入病区所需物资、换上防护服……耗时近1个小时准备完毕后,凌晨2点他们准时进入病区。

工作中的厍笑。(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直到现在,厍笑都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身在何处、做些什么。

当被记者问到,是什么让你毅然决然逆行而上时,厍笑坚定地说:“医院前辈们多次奔赴‘疫’线开展救治的事迹,为我树立了榜样,给予了我信心。这次,我选择跟随他们,走上前去。”

14天的时间里,最令厍笑感动的,就是自己的同事们。考虑到夜班比较“熬”人,厍笑又是第一次参加抗“疫”,同事们会提前帮她整理各类所需物资,为她提供更多便利。

“能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离不开我们平时有序紧张的培训和学习,更离不开医院前辈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厍笑说。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