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化学:且看“老牌”专业的育人新路

兰州大学一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肖坤 梁凤至

“做化学研究的人就像分子工程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或目标需求去构建一个分子,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获得者田恩麟的眼中,化学并非一门令人头疼的学科,而具有神奇“魔力”。

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近年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立足于化学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平台建设、科创环节、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持续改革,实践并成功形成了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听讲座不再是“签到打卡”

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这样一种现象:除了上课和做实验,学生们经常参加各类讲座和论坛。“学术讲座常态化是我们的一大特色。”该院副院长惠新平教授介绍。

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座,包括“分子苑林”“近代化学前沿”讲座、“鼎峰计划校友论坛”和“文魁论坛”等。“这些讲座涵盖了学术前沿、职业生涯与发展辅导、创新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形成了逐渐递进的体系。”惠新平说,学院每年为本科生举办各类讲座40场以上,高质量讲座让学生得以拓展学习的广度。

“北京大学陈鹏教授所讲活细胞内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让我记忆犹新。”兰州大学2019级化学萃英班学生于晨昕说,“这堂化学与生物学科交叉的讲座,开启了于晨昕在“蛋白质邻近脱笼策略”领域的研究之路,她将进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继续深造。

像于晨昕这样从一堂讲座中汲取灵感的化学学子不在少数。“过去学院专门为本科生举办的讲座较少,种类也较为单一。”惠新平说,化学一直是兰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多层次、全方位、内容丰富的讲座,既符合培养创新型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能在校内起到学科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

不仅邀请国内的专家学者,该学院还曾邀请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士Brown Boveri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国外专家学者开设短期课程。除了短期课程,近年来,该学院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签订“3+1+1”、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签订“2+2”、与美国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签订“3+2”联合培养,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化学联合实习,不断推进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兰大化学化工学院荣誉满满。

三位一体塑造多元人才

“3D打印的所用光敏树脂一般是由几种组分构成的混合物……在兰州大学综合化学实验课堂上,刘兴妤副教授正在给学生讲授一堂特殊的实验课。

课程内容“光敏树脂的合成及3D打印”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竞赛中的全新实验设计,它来源于该学院郭金山、刘兴妤两位教师团队的科研成果。“这个实验体现了‘基础内容+前沿成果’的典型实验教学模式。”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兰州大学)主任沈永雯说。 

经过内容挖掘与深入转化,这个项目已经作为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走进了本科生课堂,成为“从课堂到实践再到课堂”的成功案例。

“要想让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将讲义提交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严密论证后才能实施。”惠新平说。

“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不断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在科教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深耕。”沈永雯说。

在此基础上,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还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基础技能训练—科研创新训练—就业创业训练”三层次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除了科研导师外,我们还为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聘任了就业创业导师。”惠新平说。 

彭立军博士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98级校友,现为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他已经是该学院两届学生的就业创业导师了。“这两年来,我一直在向有就业意向的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就业创业历程,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点借鉴。”

此外,该学院依托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和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为学生构建了“实践+就业”的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带着“真本事”走向社会。

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每年高考招生季,都会有不少考生慕名报考兰州大学化学专业。

1946年建系之初,张怀朴、袁翰青、常麟定等一批留学回国知名专家,为兰州大学化学系的崛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子清、刘有成、黄文魁、陈耀祖等一批专家学者,支援祖国西北,陆续来到兰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开启了兰州大学化学学科繁荣发展的时代。

传承过去、创造未来,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必须重视人才培养。“76年来,兰大化学如何源源不断培养高质量人才?核心在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离不开学院历届师生的不懈努力奋斗。”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说。

2017年9月,兰大化学学科成功入选教育部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兰州大学也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2022年2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兰大化学学科榜上有名,延续辉煌。

如今,不论是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都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该学院本科生深造率连续七年稳定在60%以上,近六年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86人次。改革开放以来,该学院培养的本科生中已有8人当选两院院士、4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该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近年来编写出版包括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内的教材24部;“有机化学”“配位化学”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同时,该学院人才培养示范辐射作用明显,教学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校级教学研究重点和一般项目45项;还受邀在“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全国高等学校有机化学教学(含实验)教学与课程建设研讨会”等作报告20余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兄弟高校采用或借鉴。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