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李芳艳
静宁苹果示范园
静宁县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适应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方向,科技赋能,不断改进模式、调优品种、提高品质,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静宁县强化科技队伍建设,为果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24个乡镇成立了果业技术服务中心,抽调216名干部、聘用195名村级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县乡双重考核管理,培训上岗,专职抓果园管理,有效解决了果业技术人员短缺和服务短腿的问题。
面对市场挑战,静宁不断创新举措,改良品种,坚持新技术支撑,创新科技推进高质量发展。采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依托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完善了静宁苹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等,集成推广了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黑膜覆盖、节水灌溉、枝干粉碎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控、人工辅助授粉等挂果提质增效技术。每年建设三级五类示范园20万亩,使全县果园标准化管理面积达到90万亩,有力地提升了苹果产业整体水平。
贴字苹果
同时,建设育苗基地2000亩,试验选育适合县域生态条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纪1号”“静宁1号”新优品种;推广瑞雪、瑞阳、红将军、黄元帅等早、中熟品种10000亩,促进苹果产业逐步向品种多样化、供应均衡化转变。在加快老果园改造过程中,对仁大、治平等南部乡镇丰产果园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采取轮作改良土壤、换土新植大苗等措施,建成老果园改造示范点10处2000亩,带动全县完成老果园改造5万亩。
静宁还探索创新果园经营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和抗旱保摘技术,引进推广施肥开沟机、果园防霜机等新型机械设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
科技赋能,静宁苹果今年又喜获丰收。预计全县果品总产量98.6万吨,果品总产值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