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陇原】漫漫关陇道 丝路大关山

微信图片_20231130110300.jpg

   甘肃历史久远文化灿烂,宛若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羲皇开天、大漠烽火、祁连雪峰、石窟长廊、特色花儿、无垠草原……行走在陇原大地,一张张闪光的名片映入眼帘。在声声悠扬的驼铃声里、在传奇璀璨的丝绸古道上、在九曲奔涌的黄河岸边、在风光迥异的多元地貌内、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团结中,无数文人墨客与甘肃这块神奇的沃土结缘,留下了文脉绵延的千古诗篇。

  本期《诗韵陇原》带您走进张家川,一起领略古诗词里的大关山。

微信图片_20231130110249.jpg

 01

关山篇

南北朝·王褒

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閒。

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

关山恒晻霭,高峰白云外。

遥望秦川水,千里长如带。

好勇自秦中,意气本豪雄。

少年便习战,十四已从戎。

昔年经上郡,今岁出云中。

辽水深难渡,榆关断未通。

折衔凌绝域,流蓬警未息。

胡风朝夜起,平沙不相识。

兵法贵先声,军中自有程。

逗遛皆赎罪,先登尽一城。

都护疲诏吏,将军擅发兵。

平卢疑纵火,飞鸱畏犯营。

轻重一为虏,金刀何用盟。

谁知出塞外,独有汉飞名。

微信图片_20231128105909.jpg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关山古称陇山,又曰陇坻、陇坂、陇首。历史上,自长安西去,多经关陇道,其中必越关山。只有翻越了关山,才会到达更加遥远的河西走廊。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02

散关山晓度

唐·王勃

关山凌且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襦回。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穿越关山的关陇古道是从长安西行,越过关山即至陇右,该地区自古以来便为多民族交融、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域,因此,关山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文化分界线。

关山·马鹿夏至(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03

陇山

唐·骆宾王

陇坂高无极,征人一望乡。

关河别去永,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穿越关山的关陇古道一直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纽带,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

关山秋雪(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04

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秋韵关山(来源:张家川融媒体中心)

   关山是六盘山支脉,因其上有历史上著名的关隘而得名,它横亘于张家川东北,绵延百里,是古丝绸之路上扼陕甘交通的要道。

31_副本.jpg

关山秋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05

陇坂

明·李松

陇坂千寻鸟道回,

秦关百二此奇哉。

人行绝巘云中过,

水下平峦木杪来。

天色低临愁入望,

风声易作惨生哀。

树头鹦鹉劳相问,

欲报音书苦未裁。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东望汉中、西控陇右的陇山南段——关山,因其特珠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里常常提及的一道山脉。

关山·醉美风电(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06

关山

清·刘瑸

关山六月犹凝雪,

野老三春不见花。

地瘠苦寒宜雁麦,

壑深流石少人家。

崎岖道窄难容马,

阴邃荆丛每伏蛇。

高控秦川雄陇右,

峦峰处处是云霞。

微信图片_20231128105906.jpg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07

登关山顶

清·罗彰彝

晓发关山道,斜晖始到巅。

崎岖无尺地,呼吸近高天。

积雪连云冻,危峦傍日悬。

征途何代客,穿凿此山川。

关山美景(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关山,这座傲然矗立的大山,仿佛一位守卫关陇古道的勇士,铁骨铮铮,不畏艰险。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如今,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关山依旧用他的刚强和坚韧,诉说着一段段悠远的过往。

特别鸣谢: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媛媛
责任编辑:董少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