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变了模样——崆峒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梁璐

村前蜿蜒流淌的小河,村后层峦涌翠的青山,村里错落有致的小康屋,整村规划井然、道路整洁、花草芬芳,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崆峒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驱动下,崆峒区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蜕变,漫步村间田头,景色怡人的美丽乡村让崆峒群众喜笑颜开。


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人居环境示范带

齐响应 拆出一片新天地

近期,崆峒区把拆危拆临作为盘活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红线的有力抓手,针对排查出的拆除点位分类施策,“下硬手”拆危治乱。对此,村民们欣然支持响应。

“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政府要把我们村搞得漂漂亮亮,我们为什么不支持?”看着自家危旧老宅被推倒后留下的破砖碎瓦,崆峒区大秦乡梁西村村民陈永奇虽然有些心疼,却觉得拆掉是件好事。

行动是最好的支持。这段时间,陈永奇率先拆除自家老宅基1处,老旧房6间,腾退土地1亩。不仅如此,还动员自家兄弟和二叔拆除了各自的老宅基,共拆除老旧房8间,腾退土地1.7亩。拆除后,还利用腾退土地2.7亩修建了羊圈。这还不够,他又整合老宅基13处,面积19.8亩,由梁西村返乡创业带头人陈炳杰牵头新建梁西村肉牛养殖小区。“小区建成后肉牛年出栏量将达到1000头以上,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陈永奇说道。

伴随着拆危工作的不断推进,崆峒区各乡镇农村闲置畜圈、危旧房屋、乱搭乱建、残垣断壁等正在持续拆除中。据崆峒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索罗乡78户农户复垦了土地35.4亩,计划种植小麦、玉米、油料和蔬菜等农作物。截至目前,已有10户农户翻耕土地18.7亩,另有10户农户已经覆膜4亩。

此外,该区先后动用机械1.9万多台(次),累计拆除危旧房屋、乱搭乱建、残垣断壁1.27万余处72.47万平方米,已完成三轮拆除任务,归整农户庭院3.83万多户、房前屋后3.43万多处,归整公共场所3269处,使拆危后的村庄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崆峒区柳湖镇赵堡村新貌 (崆峒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重宣传 声势浩大助攻坚

“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全媒体覆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崆峒区充分利用媒介宣传,打造网络矩阵和集群化效应,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该区采取日督查、日通报、周调度、月考核、现场交办、部门督办、排名靠后约谈、“红黑榜”电视曝光、区乡村三级创建评比等方式,严格日常督查考核,以督压责、以督促改。目前已对全区 252 个行政村全覆盖督查9次,发布“红黑榜”8期、电视台“曝光”2期。累计交办问题2625件,做到了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该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乡村“红黑榜”“流动黄旗”、工商户门前“五包”、农户门前“三包”、积分兑换、逐级评比等一系列制度办法,采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社干部会、微信工作群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转变传统生活习惯,发挥主体作用。

齐参与 展现乡村新气象

“日子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心情越来越舒畅!”走进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往日面貌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环境优美、整洁舒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农村。

“以前村里家门口到处都是柴草堆、土堆、粪堆,影响村容村貌,现在道平路畅、鸟语花香,留在眼前的是看得见花、乘得了凉、种得了菜、吃得了果的小花园。”村民马银祥谈起村子的变化赞不绝口。

“自创城行动开展以来,我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镇村社干部上门入户,动员村民全员参与,对本村道路、河道沟渠、农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清理整治。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对商铺签订‘门前五包’,将‘一处美’升级为‘片片美’。”打虎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勤说道。

美舍依花田,绿荫入春池。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深入,在“一拆二清三归整四规划建设”行动中,一个个“颜值”与“气质”并存的美丽乡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美丽嬗变,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编辑:徐莉萍
责任编辑:李兆洲
频道总监:欧阳文全
来源
|
甘肃经济日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