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4月11日上午,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里迎来了省城来的“亲戚”。

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农业科技专家,一起为方山乡贾山村、关山村、王湾村和张大湾村的群众送来了小麦、玉米、胡麻等良种9300余公斤。

微信图片_20220415193122.jpg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发放良种。

为落实服务“三农”工作要求,助力乡村振兴,省农科院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和疫情防控总体要求,抢抓农时,在镇原县方山乡召开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力保障抗疫和科研“两手抓、两不误”。

吃透村情户情是开展帮扶工作的前提。现场会上,农业科研人员入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对口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和种养大户的产业发展进度。

“精准施策、因地施技。”省农科院聚焦当地产业发展,选准种养户进行扶持,从产业前期培育到科技成果应用,从打造高水平示范样板产业链的延伸打造,培养出一批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种养大户。

乡村振兴,对帮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优良品种、扩大产业规模,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必经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415193128.jpg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良种生产示范基地。

作为甘肃省农业科技研发的主力军,科技帮扶一直都是省农科院的优势和特色。多年来,省农科院的帮扶工作始终以培育特色品牌为目标,以加强院地、院企合作为手段,不断夯实为农服务的科技基础。

正宁县金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一家主要从事紫苏产业发展及农业机械研发的龙头企业。省农科院在与该企业联合组建紫苏育种与科技创新基地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在紫苏科技创新研究、品牌培育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同正宁县一样,省农科院还将农业科技成果送进白银市会宁县的大山里。4月12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会宁县科技特派团团长陶兴林带领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奔赴会宁,就大宗蔬菜、谷子高粱、特色油料等产业开展调研对接。

近年来,会宁县不断立足资源禀赋,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总抓手,构建起了以“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为进一步做强会宁农业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13家单位的36名专家组成会宁县科技特派团,围绕会宁县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肉羊等农业主导产业,在技术指导、品种技术引进推广、瓶颈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等方面开展帮扶。

“区域化布局、科技化引领、规模化种养、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科技特派团团长陶兴林说,当前,会宁县已经步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正轨。

陶兴林表示,科技特派团将发挥自身优势,采用柔性工作方式、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根据农时季节、产业发展需要等到现场开展指导,积极搭建团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有机整体,发挥最大效能,做好科技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415193108.jpg

帮扶团队为农民群众提供帮助。

(图片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编辑:王裕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