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巅峰使命 兰大科考队的青春在珠峰闪耀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明早采样,我们还是同一时间准时出发,分土壤队和径流湖泊队两个小组,大家务必带好采样所需要的全部工具……”

5月1日晚上9时许,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轻松氛围时,在珠峰大本营帐篷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刘勇勤教授正在叮嘱第二天师生外出采样的各项注意事项。

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队。

这支团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的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队,其中有3位“80后”教师计慕侃、刘军志、刘鹏飞和1位“90后”教师张蔚珍,他们都是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的青年教授和青年研究员;另外还有3位“90后”和1位“00后”硕博研究生汪文强、刘阳、原帅和苏玉博。

半个月前,怀揣科研梦想的他们参加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这个五四青年节,他们在巍峨神圣的珠穆朗玛峰度过。

汪文强、刘阳、原帅在4500米的海拔下,使用土壤筛、自封袋、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巅峰采样

5月的珠穆朗玛峰,早上的空气温度都低于0℃。

早上七点半,兰大科考分队的队员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出了帐篷,计慕侃老师带着汪文强和刘阳去采夜里的新降雪样,刘鹏飞老师去查看大气微生物采样,张蔚珍和刘军志老师带着原帅和苏玉博在工作帐篷里准备将要前往海拔4800米区域进行土壤和水体采样的工具和在外吃的干粮等。

已经在“世界屋脊”进行了一周科考的兰大青年师生们,每天都需要在珠峰不同海拔高度采集冰、雪、大气、土壤、径流、湖泊等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品,采集范围最高达到6500米。其中,径流和湖泊这类水体样品的采集对于科考队员来说尤为艰辛。

因为径流温度更低,负责水体采样的队员需要克服水中的低温环境,在径流或者湖泊岸边完成采样以及水体环境监测任务。同时,采样期间有时还会遇到严酷的雨雪天气,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采样难度。同样在早晨出发的青年研究员张蔚珍带着苏玉博来到水体采样点,“幸亏今天天公作美,没有雨雪,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驱车一小时,两队分别来到不同的采样点开始了一天的科考工作。

张蔚珍和当地的藏族司机正在使用采水器采集径流水样。

夜以继日

外出采样约11个小时,晚上8点左右返回珠峰大本营。这是兰大科考分队队员们外出工作的时间。回到大本营后,他们室内工作时间才刚刚开始。

采集回来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特别是水体样品要在48小时内完成对水体中细菌、病毒等生物的过滤和固定。简单晚饭后,师生常常需要轮班处理样品,有时会连续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如果不及时固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病毒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刘阳说。

对于水体样品进行初步处理时,兰大科研团队还会测定径流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指水体藻类的固碳能力,是水体微生物有机碳的重要来源,也是水体食物网的关键环节。

“参加本次巅峰使命科考的科研单位有很多,我们团队专注于微生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结果将得到珠峰冰川径流初级生产力的第一手资料,对评估珠峰径流碳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研究员张蔚珍说。

处理水样。

青春选择

据悉,此次“巅峰使命2022”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重点聚焦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从大气、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中科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藏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均参与科考。

兰大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冰川微生物科考分队的任务是多维度全生境考察珠峰东绒布冰川流域的微生物多样性。除博士生汪文强外,团队几位年轻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珠峰。

4月27日晚上到达珠峰大本营时,很多队员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高原反应。

第一次参加野外科考的苏玉博产生了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 “当时老师同学说不要硬撑,但我很珍惜这次科考机会,就想着尽快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与大家一道参加科学考察。” 经过一天的休整后,苏玉博身体也有了明显好转,逐渐适应了高原气候,顺利赶上了科考进度。

“80后”青年长江学者计慕侃算是团队中的“老大哥”了,他一路从北京到兰州,再来到珠峰脚底下,除了要完成科考任务,心里更多想的是使命与传承。

“我能在青春年华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捍卫青藏高原生态平衡,保护这一片净土,这就是作为普通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追求。”计慕侃说。

青年教师刘鹏飞也是第一次来到珠峰脚下。“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来到珠峰进行野外科考,我很幸运。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给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我们就更应该把握青春年华,科研报国。”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虽然科考过程中充满艰辛,但每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或有新的发现,都会让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十分兴奋。

根据考察计划,团队预计5月20日左右完成本次考察任务。几位兰大青年将继续背起行囊,继续在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探索冰川微生物的奇妙世界,用脚步在雪域高原记录属于他们的青春年华。

年轻的科考队员汪文强冒雪工作。

编辑:杨莉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