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聚力提质增效扩量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滕海峰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立足我省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阶段判断,针对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压力,瞄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产业,甘肃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在转型中实现增长”的精准判断,作出了“坚定不移实施提质增效扩量工程,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决策,明确了走产业兴省富民的路子,必将增强全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引领全省扎扎实实发展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筑牢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上,突出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明确了甘肃为市场生产和提供什么种类的产品,即产业结构问题。一是实施强工业行动,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和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和良性循环。二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完善和落实链长制和链主制,促进规模集约发展,不断推进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中医药精深加工产业、文化旅游融合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四是着力将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牵引,既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同时重点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式上,突出生产效率和品质要求,明确了甘肃为市场生产和提供什么品质的产品,即生产方式问题。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强调区域产业布局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的匹配性,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分工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机制。二是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特色专业园区发展,推动国家级园区做精做专,培育和壮大区域产业发展增长极。三是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推动能源开发结构与利用结构同步优化,将“双碳”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产业高质量发展之中,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四是推动工艺技术创新,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循环化改造、延链补链强链、品质化提升等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经营主体上,突出市场主体培育与竞争力提升,明确了甘肃产业由谁组织和实施的经营体系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积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二是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积极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通过绿色金融发展、“放管服”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字政府诚信政府建设等有效举措,营造公平竞争、合法经营、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助推市场主体健康成长。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上,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明确了甘肃产业发展的设施支撑与保障问题。一是建设“三廊六通道”交通主骨架,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生产要素配置与商品流通提供交通支撑。二是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助推全省能源利用结构优化,也要加强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与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开发。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响应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趋势,同步推进网络基础构筑与信息产业发展。四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甘肃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生产方式、经营体系与基础支撑,这是甘肃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的现实举措与具体实践,也是围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甘肃方案与实践探索。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作为甘肃争先进位的关键举措,将进一步凝聚民心、凝聚力量,以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生产,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编辑:罗明甜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甘肃日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