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情”满金城——“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工作纪实

杨家园社区“老兵雷锋班”志愿服务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通讯员 杨柳岗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最前沿,还是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近年来,兰州市集结1194支队伍、1.7万余名退役军人,组建“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引导退役军人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黄河母亲治理的保卫者、平安建设的护航者和应急管理的抢险者。

日前,“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项目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成为陇原老兵的响亮“品牌”。

“老兵雷锋班”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参加社区活动。(杨家园社区供图)

吹响“集结号”

“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是兰州市退役军人局于2019年在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基础上,以村(社区)为单位,将“一村(社区)一警一队伍”为载体整合组建而成。

“目前,我们已集结1194支队伍、1.7万余名退役军人,成为全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主旗帜。”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卫说。

三年来,“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辖区垃圾分类、文明餐桌、读书分享、安全检查、环境绿化、乱贴乱画清理、环境卫生打扫等行动,定期定点担当交通劝导员,引导群众遵守交通法规,有效带动辖区内居民增强环保以及爱护家园的意识。

拱星墩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通讯员 杨柳岗摄。

2021年,兰州市组建退役军人“黄河前哨”志愿服务队,作为“兰州蓝”的分支队伍,定期开展“清理城市垃圾 保护黄河母亲”主题活动,拉网式清理生活垃圾、巡查除险、装填沙袋,修复加固临时防洪堤、薄弱地段、低洼地段,不断提升母亲河两岸“颜值”。截至目前,已组织6万余人次,累计清运垃圾1.5万余吨。

此外,兰州市积极搭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建设、治理的桥梁,将优秀退役军人充实到服务中心(站)“老兵调解员”、优抚协理员队伍和社区综治员、人民调解员、禁毒宣传员、司法助理员队伍中,打通社区与退役军人双向服务渠道,为居民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已先后调解各类家庭矛盾纠纷1000余起,开展《退役军人保障法》、防“电信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法制宣传1万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群防群治。

每年汛期,“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更是充分发挥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及突发事件处置,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坚强后盾。

拱星墩街道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进行日常训练。(拱星墩街道供图)

一声“到”便一生到

身着戎装,他们保家卫国;卸下戎装,他们无畏“逆行”。

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精神。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只要一声“到”,他们便一生到。

日前,记者来到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时,“老兵雷锋班”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已早早集合,等待着当天的任务分配。

他们中年龄最小的54岁,最大的72岁。

“老兵雷锋班”志愿服务队长期投身到基层社区治理中,参与社区建设、卡口值勤、疫情防控,践行着“退役不褪色”的誓言,继续发光发热。

白银路街道“甘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商量开展志愿服务事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通讯员 杨柳岗摄。

今年71岁的苟永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边防部队二十七年,退役后转业到兰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退休后,他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现在他既是“老兵雷锋班”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也是社区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队成立以后,我就加入了其中,参加社区定期探访困难孤寡老人、困难退役军人等志愿服务工作。”苟永生说,疫情防控工作期间,他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参与到值勤、核酸检测等工作中,负责现场秩序维护、扫码登记工作。“每天执勤10个小时左右,前后坚持了100多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24小时都在值班。”

“社区的退役军人都很热心,每次需要开展志愿服务,只要在群里说一声,大家都会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他们的组织力、执行力都很强。退役军人的加入,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杨家园社区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党龙琼说,目前,老兵们已累计为困难退役军人打扫家园1000余次,开展医疗服务义诊活动900余次,参与疫情防控时长2000多小时。

这仅是“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兰州蓝”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机制,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优势。

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

2021年10月,兰州发生新冠疫情,“兰州蓝”闻令而动,在“社工委”的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争当稳定民心的“宣传员”、应急处置的“战斗员”、联防联控的“安全员”、物资保障的“服务员”,平均每天有6000余人开展秩序维护、核酸检测、社区值守、环境消杀、物资配送等工作,有效弥补了社区防疫力量不足的问题。

米海是酒泉路街道南稍门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也是酒泉路南关夜市的负责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长期以来,他带领着南关风味夜市的商户们创业就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组织公司所有员工及各个商户成立退伍军人防控支援队,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全力奋战在抗疫一线。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米海说。

参与疫情防控

扛起“硬核担当”

“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在“社工委”发挥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奉献力量。

在酒泉路街道南稍门社区的“老兵来服务”项目中,社区党组织动员带领老兵积极参与家园建设、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展现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硬核”力量,让军中的“一抹绿”化为社区的“一片红”。

“开展常态化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在应急抢险、治安巡逻、社区治理等方面为社区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他们已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力量。”南稍门社区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韩建彬说。

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通过“线上”楼院微信群、“线下”楼群院落的方式,发出招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力量的《倡议书》,鼓励退役军人志愿者加入社区“甘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防控工作中,拱星墩街道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24小时候命,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劝导群众返家、督促群众测温亮码、引导群众自我防范,用行动诠释着“迷彩”的力量。

去年12月28日傍晚,拱星墩街道退役军人志愿者菅继光在马拉松公园散步的时候,发现黄河中央有小孩被冲了下来,正在呼救。当时正是寒冬,但他顾不上细想,立刻脱衣服下水,冒死救起落水孩子。

“像这样见义勇为的事迹在退役军人当中时常发生,哪里有需要,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就会第一时间冲向哪里。”兰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胜利说。

驰援应急抢险。

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中,先后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团队。有三赴武汉,用特殊的方式为防疫防控奉献退役军人力量的甘肃方舟救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也有跨越2300公里支援上海抗击疫情的兰州山河退役军人救援队。

成立三年来,“兰州蓝”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成为“金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兰州蓝学雷锋月活动启动仪式。

配合环境消杀、交通指挥。“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抢险救灾、黄河治理等工作中。(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编辑:蒋蕊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