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史寻陇丨《大清孤臣安晓峰出塞图》:千山积雪,一人一骑的“陇上铁汉”

在甘肃历史上,安维峻是知名度较高的历史人物,被誉为“陇上铁汉”。

安维峻(1854-1925年),字小陆,号晓峰,晚年号槃阿道人,甘肃秦安人,在清光绪、宣统两朝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福建道监察御史、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等职,著有《四书讲义》《谏垣存稿》等。

(一)

甘肃省秦安县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中有20余件与安维峻有关,其中,木质牌匾5块、木床1张、字画若干件,还有多件御赐之物——如朝珠、朝缨、荷包、瓷碟、瓷碗等,这些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安维峻的后代捐赠的,像这幅《大清孤臣安晓峰出塞图》。

《大清孤臣安晓峰出塞图》是安维峻的家传之物。图长171厘米,宽90厘米,保存完整,有少量水渍。这幅画像是安维峻在世时由一位不出名的画家为其所画的。此画的创作背景是安维峻因于国家危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上疏63道,其中最后一道是要求严惩李鸿章的——《请诛李鸿章疏》(另有两份尚未来得及上),此举震动朝野也触怒慈禧,安维峻被革职发往张家口。

安维峻去张家口时正值严冬腊月。《大清孤臣安晓峰出塞图》一画中占据较大尺幅的是积雪皑皑,朔风凛凛,人物四周都是积满了冰雪的山峦。画中的安维峻穿着厚重的皮毛褂,身跨青骢马,在漫漫的征途上,踏出了一串串马蹄印,曲曲折折由远到近延伸过来。青骢马在雪地里迈步行走,而没有奔跑。安维峻据鞍远眺,仿佛看见谪居之处——张家口,城垣历历在目,但可望而不可即,表现出他在征途中,忧国愤慨的心情,但也描绘出他昂首向前的大无畏的精神。

整幅画面的主色调为灰白色,唯有安维峻的上衣和远处的庙宇为亮色。这样处理既烘托出了主人公,又能使人们看到红墙黄瓦的庙宇而联想到庙堂,从而形成一种暗淡与富丽、孤伤与堂皇的对比。左下方有两方钤印,为“张城温淋”“玉溪真笔”。张城应是张家口。可见画家是张家口本地的一位画家。

尽管画家并不知名,可它的题款者却是晚清一位重要人物。图的上端中部有“大清孤巨安晓峰待御冒雪出塞图”的题字,两边有“戊戌秋八月”“钟大愚书于成州”的题字。这是钟大愚1898年游经、客寓成州(今甘肃成县)时题写的。

(二)

钟大愚(1849—1904年),名德祥,字西耘,号大愚,广西宣化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国史馆编修、帮办福建、台澎防务。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他奉命出关视师,和议成,回国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任内曾揭发李鸿章卖国求荣的罪行,为权奸诬陷而被流放北方。

安维峻《望云山房诗集》中收录了多首与钟德祥唱和的诗歌。可见二人交往深厚,惺惺相惜,有着相似的思想和立场。

为什么钟大愚要称安维峻为“孤臣”呢?

孤臣,语出《孟子》:“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孤臣,指受疏远的臣;孽子,指非嫡妻所生之子。这一行题字表达出钟大愚对安维峻的景仰和作为好友的支持。

另据安维峻之孙安世忠《先祖晓峰府君行状》记载,当时安维峻原计划一人出塞,让家属回到原籍秦安。可是安维峻的夫人雷氏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跟随夫君,安维峻只好“携家出塞”。不过这幅《大清孤臣安晓峰出塞图》中,画家没有完全照实描绘,而是截取了这一个场景,只画了安维峻一人。

千山积雪,唯有一人一骑,画面内容隐喻着一位忠直之臣的孤绝和无畏。所以,尽管这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不完备,可依然具有纪念意义。看了此图,能使人想起安维峻勇于任事、因言获罪的史实。  

         

(三)

安维峻因言获罪、谪戍边塞、获得同情的事迹记载于《清史稿》和当时士大夫的笔记、日记。

中日甲午之战时,身为御史的安维峻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上疏63道,其中最后一道是要求严惩李鸿章的《请诛李鸿章疏》。慈禧看到这份奏折后,大为震惊,盛怒之下,要求刑部严加惩处。而在光绪帝和军机大臣翁同龢的有意回护下,安维峻被免于死罪。最终光绪帝下了一道圣旨将安维峻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

安维峻免于被迫害,还因为清代不杀言官。清廷将文官贬谪到军营效力的,有周培公、姚启圣、纪晓岚、林则徐等人。

安维峻冒着逆鳞之险,直言相谏,很得民心。他被发配后临行时,自发送行的各界人士夹道塞途,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手刻“陇上铁汉”四字印章以赠。

“陇上铁汉”安维峻由此得名。

(四)

彼时,安维峻生平知交是在北京松筠菴集会为他饯行的。

松筠菴是明朝重臣杨继盛的故居,其因弹劾大学士严嵩而被诬陷下狱处死。后来人们在 他的故居塑起了雕像、建了祠堂以纪念。

和杨继盛一样,安维峻亦是“铁肩担道义”之士,在松筠菴送别安维峻,自体现了众人对其无畏强权、一心为国的勇气的敬佩。

文·奔流新闻通讯员 安俊雄  记者 雷媛 刘小雷  


责任编辑:陈曙
频道总监:许凌峰
来源
|
奔流新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