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特别报道】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苏家英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始祖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

甘肃是历史文化的富集地。上古时期甘肃黄河流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是北方农业文明的源头之一,周秦先祖从甘肃走向中原。天水麦积山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武威白塔寺是西藏回归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武威出土的铜奔马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极具盛名。

e89f1a690baa8a4cf0ad3ce2d193a963_1657533580824065062_h=558&w=800.jpg

国家首批5A级景区——崆峒山。资料图

甘肃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古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中华文明在这里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形成了融通中西、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甘肃还是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有许多民族在这里融合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甘肃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红军长征加油站哈达铺、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地会宁等都以其重大意义彪炳史册。红军大会师后,红西路军转战河西、奋勇作战,创造了不朽功绩。

万里长城——嘉峪关。

甘肃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地。甘肃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所产生的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读者》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形成了独特的“甘肃文化现象”。

84a0bb7aa070cc63917c5f7a4732269e_1659361261862094480_h=1136&w=1600.jpg

图为《丝路花雨》剧照,甘肃省歌舞剧院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嘱咐我们,要利用独特的文化遗产优势,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甘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把薪火相传同推陈出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措施办法,深入开展探索实践,努力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用心守好文化根脉。把加强保护放在首位,依托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实施重点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20多项。重点加强敦煌文化保护和研究,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51c74cb7ad00a532797205840b979bcc_1653030258821058307_h=533&w=800.jpg

“从敦煌到延安——石窟艺术数字影像展”展览一角。资料图

着力推动传承创新。立足独特文化条件,组织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编纂《陇右文库》,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遗名录体系。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推出《河西走廊》《相约千年》《浴血誓言》《南梁颂》等精品力作。以敦煌文物、武威铜奔马为蓝本,打造出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

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成功举办多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及公祭伏羲大典等节会,加强优秀文化推介,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以敦煌文化为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成果交流、文物展出等活动,积极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盛典之日的伏羲城。资料图

扎实促进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11个国家级、7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做大做强文化骨干企业,“读者”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甘肃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奋进感言】

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绵延不绝的丝路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和激昂奋进的红色文化等,都在甘肃这片热土上孕育、融汇、积淀。甘肃的文化工作者们应当珍爱这份历史的馈赠,持续深耕优秀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甘肃教育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 薛英昭

近年来,甘肃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立足资源特色,发掘出一批省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依托科技创新守护文化遗存,使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和长城文化等交相辉映。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少省内高校将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中,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显著成效。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马玉凤

编辑:杨玉洁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