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玛曲县湿地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

图片

玛曲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确定的重点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极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高寒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制约了上游地区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黄河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

图片

今年以来在国家和省州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玛曲县实施了总投资一亿元的玛曲县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2021年度),按照“全面保护、重点修复、分期实施”的思路,根据项目区湿地退化实际情况,从保护与修复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内容及规模,计划对重点沼泽湿地实施围栏保护7.5万亩,退化湿地植被恢复5万亩,沼泽植被恢复示范推广1万亩,退牧还湿7万亩,修建漫水坝8座,并开展培训及宣传。

图片

玛曲县作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核心地带,该项目精准定位当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的短板,对提高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有效改善和提高当地草原生态环境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重度退化湿地采取人工干预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措施,人工干预是通过鼠害防控、牧草种植、施肥等措施快速恢复湿地植被,自然恢复是通过季节性休牧等放牧管理措施进行自然恢复;中度退化湿地采取地表处理、施肥以改善土壤结构、补充湿地土壤营养,促进牧草生长,播种垂穗披碱草、早熟禾牧草品种以达到快速修复、增加优质牧草比例和草群种类的目的。轻度退化湿地以保护现有原生自然环境为前提,针对放牧造成的项目区湿地环境退化,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增加围栏封育等人工辅助生态修复措施,突出重点区域生态自然修复,通过禁牧的方式让牧民群众的牲畜从湿地上退出,使湿地植被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以加快湿地系统的恢复,并对退牧牧民给予补偿,有效阻止因放牧对湿地资源的破坏。该项目经过近半年的实施,退化湿地项目区植被平均盖度达到了95%,对增强水源涵养补给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筑牢黄河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供稿:玛曲县自然资源局)

图片

来源
|
玛曲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