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隆隆“望”丰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刘欣语

又是一年丰收季,相比往年,今年张掖市甘州区党寨村丰收的“动静”格外大。9月20日上午,在党寨村召开的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会上,甘肃农业科技人员研发的两款制种玉米收获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饱满的玉米从收获机里一倾而下。

28054f290f2e3eaa668ede9fc172f31.jpg

玉米经收获机处理后整颗脱落。

张掖市位于我国制种玉米生产的“黄金带”——河西走廊,当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制种玉米创造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全市玉米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的45%,可供应3亿亩以上大田玉米生产用种,而甘州区则作为单体最大的全国县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制种能力和品质在全国双双名列前茅。

制种玉米“播种、成熟、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种子质量,播种和成熟期更多需要“天帮忙”,收获阶段更依赖于“人努力”。国内现有的收获机无法满足制种玉米收割过程中低损伤、低损失、快速清种等需求,只能采用人工摘穗剥皮。但随着制种玉米人工收获亩均成本高,作业面积广,劳动力短缺等劣势愈发凸显,种业公司和农户对机械化收获的需求也随之高涨。

近几年来,为破解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难题,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协调,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各地农机推广站和各大农机企业,针对制种玉米性状特性,开展了技术攻关和机械研发。

64d61ea069eaa177b4122f4d4122515.jpg

4YZS-4A制种玉米收获机在田间演示收割成效。

在“政产学研”跨界合作下,我省成功研发了第一代4YZS-4A制种玉米收获机和第一代4YZSJ-4A穗茎兼收制种玉米收获机,分别创制了柔性板式摘穗割台与柔性立辊式摘穗割台。两台新机械通过配备间隙可调柔性摘穗板与拨禾链齿,实现了低损摘穗;机械采用双风机与二次拉茎辊,吹吸风力耦合,实现了强力清杂;采用刮板式橡胶输送带与缓冲集穗箱,实现了种穗低损输送;高效铡切与抛送装置,实现了茎秆粉碎收获。

现场会上,收获机里“吐”出的玉米种子完整干净,经过评定,两台收获机相关指标均已达到国家种穗玉米收获机田间作业性能检测要求,这意味着我省阶段性突破了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关键收获环节技术“瓶颈”,填补了全省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的技术“短板”,成功破解了制种玉米“无机可用”的难题。

如今,乘借机械收获的东风,玉米制种产业已发展成为甘州区联系农户最广、农业效益最为显著、产业致富带动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

42a10a7fc24bf7cef08e860a2354380.jpg

党寨村村民对机械收割充满热情。  

“研发团队将继续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优化机具的作业性能和效率。”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机械化专家团队组长赵武云教授说,团队将以实现全省制种玉米“有好机可用”为目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赢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甘肃力量。

眼下,党寨村秋收会战在即,村民们掌握了一门机械操作新技能,对今年的收获也有了新期盼。(图片均由甘肃农业大学提供)

编辑:王裕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