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党组织书记专访】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建设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突出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作用,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将立足建校120周年新起点,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凝聚全体师生的信念与共识、转化为谋划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与本领、转化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举措与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

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文化景观

“着眼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体系。”贾宁说,师范教育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本根和办学特色,办好师范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我们要坚持师德为先,严格教师立德树人过程管理,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建设潜心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全体教师要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既做好“经师”,又当好“人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教师发展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引、培、用、稳”全链条工作机制。坚持从专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学校自主培养、人才引进、柔性管理的人才工作体系,为教师职业生涯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学子校门留影

“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一流学科体系建设。”贾宁表示,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和甘肃设立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等重大举措,抢抓历史机遇,强化教育学、简牍学两个一流学科突破工程的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高质量落实“双一流”建设和改革任务,推进教师教育特色、民族共同体特色、服务西部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着眼“四个面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效集聚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有组织科研和学科交叉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河西走廊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作用,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及省级重大科研攻关,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师生赴临夏州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研学活动

“着眼人的全面发展,优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贾宁说,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一体化融合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点,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能力。巩固优化大思政工作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本领、培养奋斗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全面提升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学子赴新疆支教出发仪式

“着眼‘新师范’特色,培养高质量时代新人。”贾宁表示,我们要持续实施“新师范”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与培养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坚持将“四有”好老师的新时代要求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师道文化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打通师范专业学科壁垒,坚持从专业设置、学科群、课程群、教学团队等方面系统性谋划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效衔接,从理念目标、培养过程、方法手段、质量标准和监督评价等方面建立高质量师范教育体系,鼓励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西北师范大学学子支教过程中教学生做手工

编辑:祁晴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