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党组织书记专访】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赵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为强农兴农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赵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甘肃农业大学师生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极大提振了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投身‘三农’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赵凯表示,甘肃农业大学作为甘肃省“三农”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实践之中,促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破解油菜籽机械化低损收获难题

“第一,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赵凯表示,我们将深化与24个地区、40多家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双十百千万”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号召广大教师利用业务专长,线上入驻省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一站式、精准化、零距离服务;以遴选科技小院、科研基地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试点,开展半托、全托式订单农技服务,积极推行优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上门入户的新机制。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赴岷县开展社会实践

“第二,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辟育人新途径。”赵凯说,我们将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统揽,探索建立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分专业健全通识课类型体系和学分绩点标准,完善专业、课程自主选择和管理机制;启动实施第二学位和大类招生,按照不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创新建立“3+X”“2+X”等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差异化、特色化人才培养;聚焦区域发展需求,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主动布局新兴农科专业,服务智能农业、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深化应用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甘肃省科技功臣、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孙万仓在田间做实验

“第三,要加强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达到科学研究新高度。”赵凯表示,我们将聚焦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或行业技术难题,组织跨学科、跨单位的学术创新团队,形成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机制,产出高质量原创性成果;立足优势特色学科,围绕生物育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草食畜牧业、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主动布局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部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学实验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协同创新中心等,使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的互动机制更加完善;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和考核体系,拓展与地方政府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渠道,探索在省内有关市县或企业建成布局合理、企业化运行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新型科技研发机构,着力转化推广更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

甘肃农业大学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第四,要顺应地方及行业重大需求,提升社会服务效能。”赵凯说,我们将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继续新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部署科技服务点,建成一批与不同产业对接的社会服务品牌,加大与地方、企业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的力度;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以“两院”模式为重点,依托校地校企合作等,建立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灵活衔接的社会服务合作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影响的高端智库,重点建设“一带一路”生态农业研究中心、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并围绕“三农”问题,建立运作规范且相对稳定的实体性研究咨询机构。

编辑:郝嘉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甘肃日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