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为证 浩气长存——追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闫祥林

视频采制: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冰 部分素材来源:甘肃公安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生命,就像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

同事说,“他满怀抱负地走进公安队伍,用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个年轻人。”

妻子说,“他很忙,但是又把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放在了心里。”

自己说,“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地做好一个人。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2022年11月13日,嘉峪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情报中心副主任闫祥林用忠诚和热忱书写完了属于自己的书。在连续奋战49个昼夜后,他突发疾病不幸牺牲,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3岁。2023年1月7日,甘肃省委追授闫祥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闫祥林同志学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2022年11月13日,是嘉峪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情报中心三级主管民警李永满悲伤的一天。

“那段时间,正好是我们最忙碌的日子,除了日常的案件数据分析外,还承担了嘉峪关市疫情流调工作,大家从早到晚都是连轴转。”李永满清楚记得那几天副主任闫祥林身体一直不舒服,大家想带他去医院看看,都被闫祥林拒绝了。

11月13日中午,趁着空闲,闫祥林和中心的几个同事去外面吃完牛肉面就回办公室了。“我见他脸色有点不好,就和同事商量准备把他送去医院检查。”李永满说,闫祥林很倔强,认为自己仅仅是前夜没有睡好,休息会就好了。

“没有说服他去医院,成为中心所有人最后悔的一件事。”说到这里,这个外表看起来很坚强的小伙子沉默了,他用手擦掉了眼眶里的泪水,等情绪平复下来后继续说道,“直到闫哥的手机一直在响却没有人接,我们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就在李永满看一份数据时,突然从休息室传来了呼救声,“闫哥昏迷了,赶快打120。”

等待救护车时,大家都冲了上来,给闫祥林做心肺复苏。最终,在疫情防控工作流调岗位上昼夜连续奋战49天的闫祥林,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将生命定格在了43岁。

情报中心人员组成以年轻人为主,43岁的闫祥林年龄最大。“大家都叫他闫哥。”李永满说道。“我们之前都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对于运用研判分析数据业务很陌生,是闫哥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培养逻辑思维。”

在闫祥林的带领下,情报中心的年轻人成长得很快。在2019年部署开展的“云剑行动”中,团队熟练运用技术手段研判情报资源,逐一锁定在逃人员,一年内抓获30余名在逃人员。

嘉峪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谢海龙和闫祥林认识11年了,在谢海龙眼里,闫祥林刻苦、好学,“祥林大学读的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走上公安岗位后的第一班‘岗’是在派出所。”

这些片段大家依旧牢记。他在派出所工作期间,正赶上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农民白天在地里干活,到了晚上才有空闲时间,加上村与村之间路程较远,给换发工作带来不少难题。闫祥林见此情况,主动承担起换证工作,挨家挨户上门核查信息、换发证件,想尽一切办法让群众少跑路,最大程度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用自己的耐心、细心,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只要群众有需求,他总是随叫随到,田间地头、村居院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因为用心了、用情了、用劲了,总有人拿着家里的水果、小吃专程到所里致谢,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谢海龙说,闫祥林常常思考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实现多警种融合侦查、推动合成作战“转型升级”提升效能。他担任情报中心副主任期间,率先在全省探索创新了“技战法”,实现机制重塑,支撑串并研判案件4600余起,破获案件63串740余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尖兵”。

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中,追“阳”成为最大程度控制疫情传播速度的科技力量。闫祥林带领的情报中心,在追“阳”过程中,不断与时间赛跑,依托大数据手段,一边追“阳”一边探索,探索构建“三公(工)融合、多部门协同、7x24小时筛查研判”的疫情管控模型,为涉疫重点人员追踪筛查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累计分析核酸检测数据1500余万条,筛选推送有价值的数据1280条,极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

一名“半合格”的丈夫

2022年11月12日下午5点多,董咏鹃接到了丈夫闫祥林的电话。“他在电话里面叮嘱我不要忘了给鱼换水,给花浇水。”董咏鹃不会想到,这个电话竟是他们的诀别。

在董咏鹃眼中,闫祥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警察,“我经常调侃他,一个老大叔带着一帮年轻人在追光”。

情报中心有一位年轻警察和董咏鹃的预产期差不多都在9月中下旬,“我本来想让他休假来陪产的,但是祥林告诉我,这是小齐第一次做爸爸。”说完这句话,董咏鹃就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她主动提出去月子中心坐月子。

等到董咏鹃再一次见到闫祥林已是出月子时候,“当时因为疫情影响,我们也只是在检查站匆匆一瞥,就又各自分别。”

在董咏鹃眼中,闫祥林又是一个“半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他陪我和孩子的时间真的太少了,工作14年,休假天数两只手都能数过来;但他又对家人特别好,仅有的时间都留给了我们。”

“我喜欢、想要的,他都会一一记在心里,然后默默帮我实现。”有一件事,一直让董咏鹃记忆犹新,“2021年夏天,我上班时忽然收到了一个包裹,回到家我拆开一看,竟然是他给自己买的10件几乎一样的汗衫,一件差不多就几十块钱。”

“我说,人到中年了要稍微穿体面一点,他就说,花那么多钱干嘛。”但是,在不久后,董咏鹃收到了一件大衣,这件衣服也正是她前不久嫌贵没有买的衣服。

多年来,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在第一个警察节到来时,他写了这样一封家书,“照顾好家庭是一个男人的职责,我不想用‘忠孝两难全’来形容自己,我没有那么伟大,一切都源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而你们用自己的付出成全了我的这份热爱,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家人感到骄傲,我头顶的警徽因为你们而更加闪耀,我们永远在一起。”

翻看闫祥林的朋友圈,有一条格外醒目。在女儿满月的当天,他依然坚守岗位,在朋友圈写下了“小棉袄,你抗黄疸,我战疫情,我们共同加油”的幸福寄语。他常对妻子说,“再等等,等工作稍微闲一点了,我就回来陪你和孩子。”这一等,却成了永远的遗憾。

“他把同事、我、孩子、家人都放在了心里,唯独没有把他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心里。”让董咏鹃遗憾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我还想陪他走十几年,甚至更多年。”还有一件,闫祥林没有来得及和女儿拍一张合照,“孩子两个月,他就见过两次,抱过一次。前段时间,我们找了祥林和女儿笑着的照片,用PS的办法给父女俩留了一张合照。”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全力”

2023年1月5日,这是闫祥林离开的第54天,记者看到,情报中心的同事依旧将他的工位保留着。工位边,一盆绿萝依旧生机勃勃,工位正中,放着一摞笔记本,一切都还是他没有离开时的样子。

这一摞笔记本,记录着闫祥林近几年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他鲜为人知的一面。

“时间总是走得很快,一盏茶的工夫,就已经换了季节,就像一场清梦……”在别人眼里闫祥林工作严谨,生活平易近人,但在笔记里面的世界,写满了他的旷达与情怀,不仅有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对警察这份工作的坚持。

2020年10月1日,闫祥林在情报中心值班室静思有感,用不过百字记录了他从情报中心的一名普通警察成为负责人的心路历程,也是在那一天,他暗下决心——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全力,做到最好。

在闫祥林笔记中,还记录了他与父亲的故事。

“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自从我上大学后,他就很少管我。在我工作后,有一天晚饭,父亲突然问道:‘组织问题解决了没有?’当时,我还没有理解父亲的意图,追问才知父亲关心他入党的事,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工作,表现优秀了就是单位的先进分子,就有机会入党。”

在父亲的教导下,闫祥林努力向党组织靠拢,2013年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在笔记中写道,“父亲知道后平静地一句‘好好工作、好好表现’,我却深深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只希望尽最大的工作能力,保一方平安,让群众生活得幸福,只因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一心一意的坚守。

从警14年来,闫祥林怀着对党、对人民、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血,以警心践行初心、以生命诠释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得嘉奖1次,2021年7月被嘉峪关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雄关为证 浩气长存。

闫祥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初心不变、誓言不负、忠诚不改的精神品质,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公安事业的篇章。

编辑:王春燕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