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这是一场推介红色文旅产业的盛会;亦是一场增强文化旅游市场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高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
4月27日,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展陈馆开馆仪式暨首届乡村旅游推介大会在静宁县界石铺镇开幕。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展陈馆开馆仪式暨首届乡村旅游推介大会在静宁县界石铺镇开幕式现场。
在静宁,游客们沿着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走进静宁果园,来一场温馨浪漫的美好旅程;在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展陈馆,游客通过开展“瞻仰一次革命旧址、听一场红色故事、了解一件革命文物”等“体验式”现场观摩方式,感悟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厚重的革命历史,旖旎的自然风光,让静宁这块“红色”土地独具魅力。
梨花绽放。
深挖“红色+”
战斗模拟场景、旧址复原场景、战斗沉浸式场景……还未走进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展陈馆内,具有超强体验感和视觉感的一系列“还原场景”映入眼帘。
眼前这个红色文化圣地去年的今天还没有布展。
“这是2022年8月通过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复,2022年12月底完成了布展陈列基础工程。”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徐小胜介绍说。
参观者听讲解。
近年来,静宁县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的思维理念,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实施界石铺红色小镇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静宁段)建设、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综合利用等一批大项目,红色文化更成体系,更具吸引力。
展馆里的战斗模拟场景。
为打造“红色+”的旅游品牌,增强游客参观学习中与景点场馆的互动性和沉浸性,让游客能够跨时空、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静宁县红色文物资源。
静宁县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手段,展馆布置了游客电子留言台及红色书籍阅览处,更加注重游客参观体验和教育功能发挥,不仅更好更全面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历史,也让躺在场馆里的文物真正地“活起来”。
文化承载未来。“界石铺纪念馆展陈馆的布展完成和投入使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开展青少年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徐小胜说,同时,也提升了静宁界石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助推全县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活力”,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纪念馆一角。
一个红色纪念馆、一部红色故事、一场红色研学活动……镌刻着静宁红色印迹的景点也成为了人们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了游客认识静宁的网红“打卡地”。
打造“文旅+”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静宁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把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产业突破提升的“增长极”和“新动能”。
梨园“打卡地”。
近年来,静宁县探索推行“三变+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努力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文化创意、休闲娱乐、运动康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几年来,35°苹果谷旅游景区、界石铺镇继红村乡村振兴文旅样板村、威戎镇德美地缘智慧产业基地农旅融合发展示范镇、界石铺镇高堡驿站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在静宁,协同发展的文旅产业链渐渐展开。
“今天,我们县对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行了推介宣传。并开展了‘体验精品线路、畅游果香静宁——兰州人游静宁、静宁人游静宁’发车仪式。”静宁县常委部长李朋介绍说。
静宁苹果。
“静宁县要以此次旅游推介会为新的起点,大力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创新拓展旅游业发展理念模式,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平凉市副市长丁富强说。
深耕“农旅融合”,打造旅游新业态,推动静宁县旅游业再现新活力、实现新跃升。
丁富强介绍,下一步,静宁县要充分发挥果乡特色产业优势,依托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因时制宜发展以赏花、采摘为主的休闲体验农业,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争取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2021年静宁苹果节展馆一角。
旅游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生活;乡村是一幅看不够的画面,更是一首读不完的诗。静宁享有独具特色的资源、瑰丽多彩的大美风光……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高地。“我们将通过扩大宣传推广、精心打造文旅产品,全面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引客入静’的市场发展潜力,提升静宁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静宁县委书记何鹏峰介绍道。
以上照片均由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