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关村论坛。(本文照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苏家英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5月25日晚,一场前沿科技的盛会——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开幕,致力于“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当夜,科技之光汇聚,世界的目光注视中国。
为期6天的150余场活动里,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在此交融碰撞、同台路演。
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成为人们领略科技魅力的直观窗口。
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共吸引约650家企业机构参展,成为人们领略科技魅力的直观窗口。
5月26日,甘肃携参展项目47项、展品模型60余件“登陆”科博会,展现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五大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
前沿科技“扎堆”亮相。
牵引产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穿过广东、西藏等展馆,即可在A5馆中央看到甘肃展馆,“科技范儿”十足,又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甘肃欢迎您”字样旁,凌空翔舞的“飞天”放大甘肃元素。
甘肃展馆。
省科技厅参展人员了解云式肺宝。
“甘肃省科学院磁性器件研究所、传感技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下设研究机构,都带来了拳头产品进行展示。如磁性器件研究所的无轴封永磁传动泵,是永磁传动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助推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再如传感技术研究所生产的生物纳米磁珠,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展馆内,甘肃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富荣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道。
甘肃省科学院带来丰富展品。
他举例,“过去,纺织品印染需要用水。如今,我们生产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泵,以二氧化碳为染色介质,脱离了水和化学助剂的使用,实现无水印染。可以说,这项技术、这个产品让纺织品印染更环保和高效,同时能够染出更精细和艳丽的色彩。”
他期冀,通过本届科博会,进一步与山东、天津、大连等地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对接交流、合作,让技术落地更快、产品走得更远。
天水市职教园区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项目模型。
相隔不远,便是天水市职教园区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项目模型。红色、紫色、白色、绿色的四色图例,让参观者对热水、冷水以及冷热转换、补水等环节的运行机制一目了然。
“这项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暖技术,重点利用了地层中普遍存在的地温梯度。这是通过钻机向地下2000米至3000米深度中高温岩层进行钻孔,再使用相关设备注入软化水,进行热量交换,将地下深层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供热的新技术。”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部项目主管王艳妮说。
当参观者提出“具体优点有哪些”的问题,王艳妮说:“它不抽取地下热水,也不使用地下水,更无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目前,已在甘肃、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得到规模化推广使用。”
太阳能一体化路灯。
位于新能源展示厅的一套太阳能一体化路灯引人注目。当光伏板贴附至展柜柜面,路灯“默认”夜色降临,发出温暖而明亮的光;当光伏板朝向外侧光源,路灯“默认”白日到来,灯光自动熄灭。
“智能感应,节能环保。”说起太阳能一体化路灯的优点及特性,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室高级工程师何炜言语间带着自豪,“因其安装简易、无需外接市电、使用时间长、使用成本极低且后期基本无维护等特点,已成为太阳能在市政路灯、家庭路灯照明领域的明星高科技产品。目前,这款路灯已在巴基斯坦、尼泊尔、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及甘肃省内各地的诸多道路使用。”
“我们参展的产品,主要是太阳能移动电源、太阳能地埋灯等太阳能民用产品。这些产品,由我们结合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组建甘肃省民用产品中试车间开发而出。这几年,已在省内外示范推广,同步走向国际市场,取得良好成效。”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党政办公室主任韩姣利介绍。
参观者在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体验。
给生活带来更多改变和福祉
走进生物医药展示区,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1:60比例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模型十分显眼。“它是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是助力人民健康的癌症治疗利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产业处业务主管王坤介绍。
参观者了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运行原理。
作为甘肃展馆的亮点科技产品,前来问询、了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该医疗器械于2020年在甘肃武威正式投入临床应用,实现了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零的突破。截至2023年4月底,已完成治疗患者700余例,包括临床试验46例,疗效显著。三年内,首台设备实现安全、无差错的高质量运行目标,运行效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观者了解甘肃展馆展品。
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生活质量,都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生物医药展示区,只见众多参观者围聚在一个蹲便器、一个坐便器旁侧参观。这是“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
“粪物都去哪儿了?”面对大家的疑惑,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漆远义用番茄酱进行演示,耐心解答——
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厕所。
“这样一个蹲便器或坐便器,就是一个零用水生物引擎智能化生物反应器。其中最核心的技术,即生物反应技术。我们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粪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做到‘排水跑气’减体积,去存量达99%;另一方面,让粪物‘化身’复合有机菌肥,回归土地和自然,以接近100%的有机质做到土壤改良。”
“马桶内,一年仅需更换一次生物菌。省时省力,且低成本。”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兰说,它不仅适合家用,更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偏远农村地区、旅游景区以及高海拔地区等,可对传统移动厕所进行迭代更新。
邵雪峰正在看漆远义的演示。
中国水环境集团投资总监邵雪峰长期关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尤其是黑臭河道治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治理,要建设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存在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所以刚刚看到这款产品,我会考虑,如果从源头把黑水资源化处理,这项‘负资产’可否转变为‘正资产’?”
邵雪峰与田兰、漆远义坐在展品旁,探讨许久,他们看到了“甘肃智造”的市场,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创新无止境的姿态奔赴未来
时而风雨时而晴,多么常见的自然现象。难以料想,兰州大学通用环境工程团队模拟自然界中“成云降雨”的过程,便研发出云式除尘技术,开发出云式肺宝-碳纳米杀菌雾化辅料微氧呼吸器。
“首先通过饱和水汽产生‘云’,细颗粒物在‘云’中会被激活成为凝结核,水汽在其表面不断附着,使粒径长大、重量增大,然后再利用特殊设计的超重力场,使长大后的细颗粒物快速沉降,最终达到细颗粒物高效去除的目的。”兰州大学通用环境工程团队成员贺泽昕一边介绍原理,一边操作演示。
云式肺宝小巧、便携。
早在2013年,云式除尘技术就开始研发。走过十年,这项技术愈加成熟,结出硕果。
“此前,该技术已取得6项专利,其中包括3件发明专利。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它既兼顾旋风除尘结构简单、投资省、占地规模小、能耗低等优点,又具备高效捕集细颗粒物、使用成本低、耗水量极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煤炭、选矿等多个领域。”贺泽昕说。
2021年,云式除尘系统走出实验室,站上了量产的起跑线。“ 云式肺宝是一款病原微生物消杀阻断产品,也是国内首款带雾化辅疗的正压呼吸器。”这几日,贺泽昕得空就前往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厅,不断学习。“向前看,我们的产品还有提升空间。要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这款产品的闪光点,实现超越。”
参观者与甘肃展馆参展人员沟通交流。
兰石集团兰驼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宏铃说:“这场科技盛会,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他说,这次来,除了参展宣介,自己和同事还怀有巧借“他山之石”,细琢“己身之玉”的想法。“结合自身涉及领域,我们去到其他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省区市的展馆,了解其有关新能源和设施农业方面的新技术、新进展。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储能箱等,就是我们的兴趣所在。”
甘肃展馆的丰富展品模型。
自主创新、合作共赢,是与会者的一致心声。
贵州省铜仁市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局长朱丽君在参观甘肃展馆时发现,甘肃在锂电铜箔制造工艺研发方面有特点、有实力,而贵州省铜仁市高新区在锂电池复合铜箔研发方面有想法、有行动,双方可以加强沟通交流,携手促进科技创新。
……
参观者与甘肃展馆参展人员沟通交流。
新的科技革命呼之欲出,新的产业革命氤氲不止,这两股奔腾的力量,共同形塑着我们的未来。对甘肃而言,努力使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