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6月13日20时30分许,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ICU护士石京京下班后回到小区,听到有人呼喊——“这是谁家的孩子……”循着呼喊声望去,只见一位老人在小区的喷泉池里抱着一个湿漉漉的男孩,该男孩全身青紫、四肢瘫软、已经失去意识。
情急时刻,石京京迅速放下手中的包,接过老人手中的孩子后将其转移至平地上。凭借长期的从业经验,她果断处置,迅速对孩子进行查体,实施心肺复苏,并让围观群众帮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ICU护士石京京。
经过十余次胸外按压后,男孩吐出了大量积水,但仍然没有呼吸。“我连忙让孩子趴在我的腿上,使其头部朝下反复扣拍背部,孩子却再没有吐出任何东西。”石京京记得,当男孩再次被平置于地上时有了轻微的呼气现象,她便手法娴熟地清理孩子口鼻,继续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措施施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这个男孩捏了一把汗。大约3分钟后,孩子发出声音,面色较之前转为红润,脉搏也逐渐变得规律有力,及时有效的救治发挥了作用。随后,家长和急救人员陆续赶来,石京京却默默地离开了现场。
次日清晨,石京京正常上班了。交接班时,夜班护士对夜间急诊送来一名3岁溺水儿童的病情进行了交接,石京京发现,该患儿就是前一日自己现场抢救的孩子。家长得知抢救孩子生命的人就是孩子住院科室的护士后,非常激动,特意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目前,小男孩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恢复,已康复出院。
患儿家长向医护人员送来锦旗。
落水男孩被高效救治,源于日常扎实积累。近些年,兰大一院通过集中培训、技能考核、团队配合训练等方式,不断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急诊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并通过比赛、演练等方式,训练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速度和急救效率。同时,针对省内基层医院,医院护理部长期开展急救技能素质提升和RRT团队专项培训,并举办甘肃省护理人员急诊急救及RRT团队配合大赛,提升全省护理队伍急诊急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