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开花
今年以来,安定区石峡湾乡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积极探索“主体引领,基地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做好与种植户、合作社的沟通协调,让农业生产定准靶向,农户增收有新希望。
黄芪繁盛
以基地建设为示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注资、主体经营、产品回购”的方式,新增丹参、知母、射干中药材育苗大棚16座。以定西茂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定西市甜农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示范,黄芪、黄芩、地黄、丹参等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达到近2000亩,带动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
以合作带动为抓手,农户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社从种苗供应、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农机服务等各环节,对农户种植中药材全程跟踪服务,农户每亩可减少投入500元,经综合测算,种植中药材比其他传统作物每亩可增收3-5倍。就近吸纳农户季节性务工80余人,对无劳动力、整户外出农户土地由合作社按照60-80元/亩的价格进行流转;在种植、采挖季节,部分农户将自家机械投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支配。通过以上带动措施,增强群众巩固脱贫成果的凝聚力和增收成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转型发展,多点开花的产业路子。
以完善链条为目标,药材收益逐年增加。近年来全乡药材种植品种进一步丰富,由2020年的黄芩、黄芪、柴胡增加到2023年的地黄、丹参、知母、白术、黄芪、黄芩、柴胡等7个品种。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探索性地由传统的原材料销售向初加工转变,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订单收购面积,扩宽销售渠道,降低种植风险,稳固增加中药材销售收入。
定西市甜农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彦懿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探索性地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700亩,就近吸纳脱贫群众20余人在基地务工,后半年雨水较多,药苗长势较好,今年的收成应该好着哩”。
中药材特色产业的种植,在石峡湾乡逐步形成小农户大基地的发展格局,既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拓宽农民稳定增收新渠道,探索出一条北部干旱深山区以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