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初秋的山丹培黎学校,校园里树影婆娑。离开学还有十来天,教师高登军和往年一样,提前开始着手准备开学教案和实操课程,琢磨着新的学期怎样给学生上好“第一课”。
高登军和孩子们在一起。
80年前,路易·艾黎在战火纷飞年代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寓意“为中国的黎明培养人才”。“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承载着路易·艾黎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学校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至理名言。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时勉励大家:“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我支持你们!”
牢记嘱托,锐意创新。四年来,在办好山丹培黎学校的基础上,培黎职业学院着眼国际化、高起点、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瞄准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0年1月,甘肃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置培黎职业学院,10月正式招生。山丹培黎学校同时迁入学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并在原有实训设备基础上,新建19个标准化实训室,形成5个校内实训基地。
讲解日光温室育苗知识。
“我们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训比例是4∶6,理论、概念问题在实训中强化理解,而不是对着课本‘纸上谈兵’。”高登军说,就拿农学专业讲,夏季打药防虫、秋季观察识别、冬季修剪枝杈,课堂多的时候在田间地头,开沟、播种、撒沙、盖膜、施肥……一堂育苗课下来,什么都会了。
“学校还会安排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或者三年级到企业实习。不仅学生要到企业实训,老师也要到企业。”高登军告诉记者,通过“派出去跟办学、引进来顶岗教”的方式,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给学生上课的老师,既要懂理论,也要会操作;既是教师,也是技师。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在讲解发动机构造。
数据显示,学校86名专任教师中,有近40%是“双师型”教师。
四年来,山丹培黎学校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省级骨干专业,学生竞争力明显增强。
计算机实操课堂。
“学校还与北京、广东等地的15家企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高登军说,在他的认识里,产教深度融合就是搭建学生成才成长“立交桥”,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开学在即,我期待着尽快回到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将更多技能传授给更多同学。”高登军满怀期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