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总书记牵挂的人(5)朱德忠:深耕红色沃土 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初秋的河西大地,千里沃野,风清气爽。高台县大湖湾映水廊桥静谧,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苍松翠柏肃立。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时来到张掖市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强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游客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聆听讲解。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每一次走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纪念馆时的情景就会浮现在脑海。”朱德忠说,这几天,我们就准备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台四周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座谈会”,牢记嘱托,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纪念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激励着我们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朱德忠说,作为张掖讲好红色故事的主阵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目前已成为纪念西路军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

微信图片_20230818195607.jpg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长朱德忠。  

四年来,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2.2万场次,使西路军故事逐步走出甘肃,走向全国,成为目前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

四年来,纪念馆变化斐然。进入设施改造力度最大的时期,累计争取项目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对园内公墓、纪念碑、纪念亭等纪念设施进行了保护修缮,对第一陈展室局部进行了改造提升;争取到战斗机、坦克等退役武器22件。

微信图片_20230816122740.jpg

开展进军营授课活动。

四年来,红色基因传承效果最为明显,先后征集红西路军方面的视频资料48份,建立了红色资源名录以及红色资源数据库和数据平台。整理编辑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人物名录》《人物志》等系列丛书,打磨推出了《坚守》《董振堂的书箱》《铁心跟党走》等一批高质量红色故事及微党课,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源头活水。

微信图片_20230816154700.jpg

李菲菲受邀在河西学院进行红色故事示范演讲。

“可以说,这四年是红色故事宣传活动形式最丰富、宣讲场次数量最多、传播手段形式显著改进的4年,特别是建成了红色文化网络直播室,让西路军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变为了现实。”朱德忠说道。

游客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观光、游览。

步入纪念馆,只见亭、馆、园、廊、碑、墙、雕塑等建筑物交错布局,花坛、草地、松柏相互穿插环绕,多媒体景观箱、光电模拟场景、壁画、雕像、电子沙盘、图片照片、投影等陈展方式一应俱全,使历史回顾与现实创新融为一体,浑然不可分割。“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数字化保护,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和数据平台,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朱德忠表示。

创编情景剧《红色足迹》文艺作品。

编辑:杨艳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