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总书记牵挂的人(4)刘国年:草场在、马匹在 绿水青山亦常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红丽

初秋时节,山丹马场水草丰茂,骏马奔腾。

驰骋在马背上、仰躺在草地上,感受着马场大草原的雄浑壮观,牧马人刘国年的心总会归于宁静。“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定为祖国守好这片绿色净土,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刘国年坚定地说。

刘国年骑马远眺。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农发山丹马场考察时强调,“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甘肃生态保护工作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

山丹马场水草丰茂,骏马悠闲地吃草。

山丹马场总面积329.36万亩,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有173.1万亩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占总面积的52.56%,划入国家公园草原面积104.1万亩,林地面积64.05万亩。同时,山丹马场有212.1万亩土地面积划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入保护区内草原面积64.94万亩,林地面积94.05万亩,湿地面积15.6万亩。

山丹马场景色。

“山丹马场处在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前沿,我们就是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在刘国年看来,没有了牧马人,马群会萎缩,草场会退化,随之而来土地也将面临沙化、鼠患和虫害的威胁。“人在、马在、草场在,西面的黄沙就不能大肆入侵。”刘国年说。

夏末秋初,山丹马场,碧空万里,云朵如絮,水草丰茂。

四年来,山丹马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和退牧还草等工程,以及重点生态项目32项,改良退化草原38.92万亩,草原病虫鼠害防治67.65万亩,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建设任务,不断巩固和拓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成果。通过近年来连续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山丹马场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草原植被盖度、鲜草产量显著提高,马场区域内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80.3%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

刘国年(左)为马匹消毒灭源。

野生动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佐证着刘国年眼中的变化——生态的改善让许多不常见的野生鸟类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频频现身山丹马场草原,蒙古原羚、岩羊、马鹿、狍鹿、藏狐、狼、金雕、猎豹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明显。

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山丹马场全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和优质脱毒马铃薯及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优质马种质资源保护及速力型赛马培育基地、“牧马人”精神文旅协同发展基地,打造特色农牧产业品牌,实现了“减畜不减收”,美丽幸福新马场建设不断推进。

编辑:杨艳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