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王元平 曹小成
近年来,庄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度开发梯田资源,统筹推进梯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持续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互促共赢 。
在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开足马力,来回转土、填沟、修整边坡。施肥车也穿梭田间,均匀地将有机肥撒到田里,大型旋耕机随即进田深耕翻土,一块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高标准农田雏形初现。
南湖镇高原夏菜基地。
“今年,庄浪县积极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6乡镇22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万亩。自项目开建以来,严抓工程质量,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70%以上,建设好的田块已经开始施肥和深松整地。”庄浪县农业经营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智勇说。
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庄浪近3年累计修建了10.57万亩,总投资1.3亿元,配套梯田产业路 3700公里,实现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深入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涵养梯田生态。
在建设高标准梯田的同时庄浪持续加大沟道综合治理力度,探索总结出“山顶沙棘油松戴帽、山间梯田果树缠腰、地埂牧草柠条锁边、沟底林草坝库穿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
“庄浪先后在堡子沟、榆林沟24条重点小流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共建成淤地坝66座,坝控面积184平方公里,年均拦泥量达84万吨,共建成梯田产业道路8400公里,治理面积9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了79%,从源头上达到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目标。”庄浪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县水保站站长王耀东介绍说。
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
自1952年开始,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庄浪县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创造了百万亩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梯田,从此,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在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河流两旁的西兰花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头,青翠欲滴,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派生机勃勃、丰收的景象。自从有了高原夏菜种植基地附近的村民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务工收入,从基地建设、种植管理、采摘销售等各环节,解决了近1000人就地就业。
“有了这个基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家里的几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种西兰花,我自己也在基地一直务工,一个月可以挣3000块左右,村里好多人都来了,大家都愿意在这工作。”在基地干活的高房村村民石剑斌说。
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项目是庄浪坚持牛果薯菜协同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抓建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5万亩,概算总投资1.8亿元,形成了育苗、种植、分拣、包装、储存、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按照‘一核两翼五基地’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建成了5000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和5000亩种薯扩繁基地,完成了2000头平凉红牛养殖小区续建工程,打造了南阳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片带,完成了南面山2000亩生态造林补植补造工程,以及北部山区万亩产业开发区,配合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和庄浪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持续将该园区打造成为山水林田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庄浪县南湖镇党委书记靳珍军介绍说。
庄浪县高标准梯田建设现场 (以上图片均由曹小成拍摄)
像南湖这样的综合性现代产业园庄浪开发了近10个,涵盖了牛、果、菜、薯、药等全产业链条。庄浪县在实现梯田化后,坚持水土保持和良田保护齐抓,以整流域推进综合治理和机械化推广为重点,突出粮食生产的梯田综合开发模式,吸引更多的农场主、承包经营大户和农民参与其中,让梯田真正成为庄浪农民的粮屯子和钱袋子。
“庄浪坚持推进梯田产业综合开发,加快推动牛、果、薯、菜、药等产业转型升级,建成省级苹果、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南湖镇设施蔬菜产业园、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关山中药材种植加工园,开建冷链物流产业园、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去年,全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84亿元,梯田产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庄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栓成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