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世纪之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过去防御型向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型转变。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伴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金川集团逐步走向世界。
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制胜的法宝。2001年,在对机遇和挑战分析的基础上,金川集团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确定了“十五”发展目标:抓住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把“镍的文章做深,铜的文章做大,钴的文章做强,稀有贵金属的文章做精,无机化工的文章做活”的工作思路,加快科技进步,通过工艺创新、指标优化、应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度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和镍、钴及贵金属中心企业的作用,依托自身和国内外镍、铜、钴及贵金属资源,把公司做大做强。2003年,公司提前两年实现“十五”发展目标。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双百亿”的奋斗目标。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公司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06年2月,经济日报刊发文章《探寻【中国镍都】的成功秘方》,文章指出:金川的成功,绝非单纯的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还有高起点推进技术进步,让采、选、冶关键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投身科研技改第一线;通过国际化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数十年努力,通过不懈的自主创新,镍都人已在一片茫茫的荒漠戈壁上,打造出一座“腾飞的镍都”。金川公司为国家合金钢、特种钢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放眼未来,金川人正站在越走越宽阔的金光大道上,正奋力拼搏着下一个辉煌。
2006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金川集团制定实施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抓好以公司治理、提高效率为重点的改革,坚持抓好以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的发展,坚持把公司的发展建立在扩大资源拥有量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末,公司镍产量由2005年的世界第七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四位,钴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铜产量居国内第三位。
2011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川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战略和资本运营为依托,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以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公司健康快 速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以机制完善和管理提升为手段,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增强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公司新的跨越发展。“十二五”发展目标是:有色金属及加工材年产量过150万吨,稀贵金属过800吨;化工产品530万吨;煤炭1000万吨。营业收入确保2000亿元,力争2200亿元;利税总额确保100亿元,力争120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500亿元。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