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活力甘肃看信心】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 这家技术创新企业成功的秘诀何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王梓懿 实习生 姚智超 张玥筱

2023年12月6日,对于方大炭素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方大炭素集中企业技术核心力量,花费近十年时间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成功运用到这一国家重大项目中。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制造、加工等国内技术及产品空白。

方大炭素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

“当得知我们研发的产品被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时,每个人都感到激动万分。”方大炭素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梁峰说。据了解,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二五”获批的第一个核电项目,2008年,方大炭素与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技术研究合同和设备订货合同,主要负责项目中炭堆芯构件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这个炭堆内构件用通俗的话说,就相当于高温气冷堆的墙体,用来防止高温气冷堆内物质泄露和支撑堆芯结构。”梁峰说,“这个听起来简单,在此之前,炭堆内构件产品因其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关键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我们国家要想实现核电自主化建设,就要实现炭堆内构件的独立研发。”为了解决这一技术短板,方大炭素集中技术核心力量,成立了项目科研组,斥资9000多万元建设专用生产线,认真实验研究验证,解决了制造大尺寸含硼炭堆内构件成型、焙烧工艺关键技术,解决了炭堆内构件机械加工精度和预组装方式等诸多技术难题。

石墨电极生产线。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近年来,方大炭素始终坚持把技术和产品创新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不仅在“新”领域上力求做尖,还在其传统炭素产品——石墨电极的生产与开发上也不断进行应用开拓、质量优化。

石墨电极主要用于钢铁行业。“炼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铁矿石,一种是将回收的废钢回炉重造。”方大炭素技术研发部电极工艺科科长韦楠介绍,石墨电极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油渣中提取炼制的针状焦、石油焦和煤焦油中提取炼制的煤沥青,是炼化废钢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石墨电极接头生产线。

“长流程炼钢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原煤等冶炼的铁水,冶炼工艺流程相对较长;短流程炼钢的主要原料是废钢,冶炼工艺流程相对简化。”韦楠说,近年来,为保障我国“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钢铁行业节碳减排刻不容缓,“短流程”电炉炼钢相较于“长流程”碳减排有较大优势,市场对石墨电极需求量也在稳步上升。

方大炭素经过多年研发积累,石墨电极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国内生产超大规格石墨电极技术短板,公司生产的超高功率Φ750mm和普通功率Φ800mm石墨电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长寿高炉炭砖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近四成的产品均为外销,是国内最大的碳素制品出口生产企业。

近年来,方大炭素根据市场需求,产品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目前,600mm—700mm石墨电极是市场普遍的需求,但随着电炉炼钢需求的变化,石墨电极的直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热处理等难题,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出现废品。

“我们用了3年时间,对设备、工艺不断更新,将800mm的石墨电极的成品率从不足50%大幅提升到如今的80%,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大幅提升,产能也迅速扩张。”韦楠说。

整齐码放的石墨电极。

这些技术革新只是方大炭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为一家专注于炭素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方大炭素始终紧盯炭素前沿科技,成为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新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月2日,方大炭素传来好消息,700mm电极、550mm电极在唐山中首特钢有限公司电炉中热试成功,方大炭素的大规格石墨电极得到该钢厂高度认可,双方顺利签下了供货合作的第一单。

新年第一单,为方大炭素全年开新局注入了发展动力。下一步,方大炭素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不断缩短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距离”,加强同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全方位提升方大炭素的科技创新实力,助力甘肃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编辑:杨艳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