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白永萍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带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指出,“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87.8%和312.9%。”过去一年,如意甘肃火爆出圈,文旅产业多项指标快速提升。
甘肃将文旅产业作为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来培育,挖掘自身特色、充分彰显个性、注重旅游体验,在旅游产业规划、产业链条开发、旅游文化拓展等方面不断发力,甘肃建设文旅强省的步履铿锵有力。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全力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张掖丹霞景区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李俊玲。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李俊玲代表:释放文旅融合发展的“叠加效益”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于延展旅游产业链、带动区域文化经济繁荣、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社会民生福祉意义重大。”省人大代表、张掖丹霞景区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李俊玲说,只有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释放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叠加效益。
在李俊玲看来,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景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生机。“我们要努力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涵的统一,让文化内核焕发新的生命,让旅游载体催生更多机遇。”
2023年,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牢固树立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围绕“旅游+文化”“旅游+通航”“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强化产业融合,坚持业态创新,纵深推进文化和旅游真融合、广融合、深融合。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9.5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258.96万人次增长7.94%,经营收益再创新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张掖七彩丹霞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让我们对景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李俊玲表示,景区将打造目的地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旅游相关产业链附加值收益能力;充分发挥张掖文旅、通航、红色教育、设施农业四大产业优势,健全完善研学产品体系,拓展研学旅游市场;不断完善硬件,持续提升软件,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全力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持续做好热气球嘉年华等文旅融合节会活动的筹备工作,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省政协委员、天水市副市长董小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董小平委员:让文旅融合“出圈”更“出彩”
“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水元素’频频出现,明确提出要将天水持续培育成5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之一。天水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在培育壮大文旅新型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省政协委员、天水市副市长董小平说。
近年来,天水市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先后启动了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和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文旅小镇、乡村旅游等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一批以青鹃山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文旅农康综合体项目,探索出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董小平表示,天水在充分发挥好麦积山景区的支撑引领和虹吸效应,加快形成文旅融合消费集聚区的同时,还不断强化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户外运动和冰雪经济,创新推出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优惠政策。
董小平建议,要科学编制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对文化旅游资源统一保护、规划、开发和营销,大力开展全域旅游舒心行动,为文旅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摆脱资源依赖,丰富实现路径,强调细分市场,寻求单品至上,创新推出旅游新供给、新场景、新模式,打造更多能够转化为流量的、打动人心的产品。加快文旅市场主体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文旅康养示范区、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市场主体集聚平台建设,打造区域热点商圈,让文旅融合“出圈”更“出彩”。
省政协委员、陇东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齐社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齐社祥委员:打造品牌让文旅融合焕发新动能
“从文化的角度看旅游,文化是构成旅游需求的主要内容之一,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的过程就是游客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省政协委员、陇东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齐社祥说,作为革命老区,庆阳市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长庆油田的发源地,被誉为“红色圣地、岐黄故里、农耕之源、能源新都”,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色彩多元。
近年来,庆阳市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树牢融合理念,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品牌形象,全市文旅融合焕发出新的动能。
齐社祥说,尤其是2023年“岐黄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让岐黄中医药文化大放异彩,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庆阳文化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庆阳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之开工建设的投资15亿元的岐伯故里大健康城项目,更是掀开了庆阳文旅发展的崭新一页。
“特别是庆阳南佐遗址,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齐社祥表示,目前,庆阳南佐遗址考古工作还在持续推进,发现五千年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这对加速文旅融合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为此,齐社祥建议,应加大南佐遗址的研究及媒体宣传力度,尽早启动南佐遗址考古公园规划和建设工作,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旅游经济“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