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新春走基层 入企业·看创新 | 3.5微米厚积“箔”发

2024年1月30日,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铜箔材料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操作设备,以保证机器高效运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晓君 王聪 冯乐凯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白云 李静

“3.5μm(微米)有多薄?”

“相当于普通人一根头发的三十五分之一。”

在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海亮新材),新能源材料研究员冯涛这样打比方。

铜箔是电子领域的重要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板、锂电池电极等产品的生产,“极薄化”是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和减少电池体积的重要因素。

通过持续研发,2023年,海亮新材率先生产出3.5μm极薄铜箔卷状样品,刷新行业纪录。

工人正在操作设备,以保证机器高效运转。

走进甘肃海亮新材铜箔生产车间,一排排崭新的生箔机满负荷运转,一张张纤薄的铜箔沿着轮轴滚卷而出,再经分类、分切、包装等工序后,整装待发、走向市场。

“2023年,共有7.5万吨铜箔从这里产出并运往世界各地。”总经办行政经理张修源介绍,企业边建设边生产,到2025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的生产能力,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助力新区成为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

铜箔材料项目生产车间里,AGV智能物流车在运输产品。

时间回溯到2021年12月16日,这一项目作为甘肃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在兰州新区落地建设。在此后的700多天里,这里的建设速度呈现出“每天一个样,天天不一样”的景象:半年时间成功试产,相比同行企业用时缩短一年;9个月时间正式投产,并在此后率先生产出3.5μm极薄铜箔卷状样品,让“新区速度”“海亮速度”不断被提起;

从不足40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拥有1200多名员工的建设队伍,从敲开市场大门到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重量级客户牵手,行业前五大客户订单占比超过70%,甘肃海亮新材逐步进入行业头部梯队;

2023年收获“数字车间”“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等多项荣誉,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编制的铜箔行业首个团体标准通过评审并发布……甘肃海亮新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铜箔材料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回收铜箔准备再利用。

近两年,随着动力锂电子电池的技术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锂电铜箔“极薄化”已成为产业发展趋势。“2023年,企业共投入约4000万元作为研发资金,大力支持科技攻关。”冯涛介绍,公司将继续面向国家与行业的重大需求,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力争率先生产更薄的铜箔,成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科研高地。

如今,甘肃海亮新材已成长为国内电子铜箔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实现了铜箔越做越“薄”,利润越做越“厚”,市场越来越“大”。

“公司虽然建厂时间短,但已经进入了行业前十。”冯涛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加入了一个有创新氛围的企业,踏上了甘肃这片新能源发展的沃土,赶上了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东风。

编辑:杨艳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