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陇西县巩昌镇苟家门村村民郭廷俊,是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剪纸的市级传承人之一。几十年来,老人传承传统窗花剪纸艺术,尤其以构思精巧、造型别样的窗花剪纸“一架山”而闻名陇西。
走进郭廷俊老人家,老式棋盘窗格子上贴着的“一架山”剪纸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坐在热炕头,忙着做一套全新的“一架山”剪纸。在陇西剪纸艺人中,郭廷俊是为数不多的男性老艺人。他告诉记者,母亲和二嫂平日也喜欢剪窗花。耳濡目染下,郭廷俊打小就照着花样剪窗花。在农村,一般都是女性学着剪纸、绣花。为此,郭廷俊没少遭外人白眼。
陇西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郭廷俊:我不管你的那,你说了说去,我爱做么。我妈把这剪刀都藏起来了,外面谁有的话,我就偷着借来,口袋里面不往出来放了。
凭着一股子犟劲儿和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心灵手巧的郭廷俊想尽办法“偷”学着嫂子和母亲的剪纸活儿。为了能跟母亲、嫂子剪出一模一样的窗花,郭廷俊找来油笔和纸张照着现成的窗花拓画出窗花轮廓。剪下来后,拿着煤油灯再进行熏样、剪样。因为二嫂平时喜欢做绣花枕头,手头也有老一辈留下的花样。郭廷俊就把枕头花样也照着拓画下来,学做粘贴画。时间一长,郭廷俊积攒的传统窗花底样和绣枕花样越来越多,剪纸和贴画技艺愈加精熟。成家之后,每到过年,他就给自家的老式窗格上剪贴窗花,有时候连着几天不出门,虽说辛苦但乐此不疲。
陇西剪纸市级传承人郭廷俊:晚上一个人就坐着做,坐着坐着背就疼得厉害,累得不行了就往旁边一扶就睡下了,睡下缓一会儿就又起来做。那会儿是煤油灯,那时候哪有电灯,不和现在一样。
“一架山”剪纸,以棋盘窗最中心的一列格子为轴,两边花样呈左右对称状,越靠近上部,窗花占的格子越少,中间花样贴在不同的底纸上,同色底纸窗花呈攒尖三角状,在陇西传统窗花中独树一帜。郭廷俊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曾在县城一户人家见过一窗“一架山”剪纸,其独特的构思、精巧的设计、别致的造型让他大为震撼。因为深爱“一架山”剪纸,此后的几十年,郭廷俊家的大小四部棋盘窗,就都照着“一架山”样式张贴窗花。郭廷俊还别出心裁地将枕头绣花样,以粘贴画的形式做成了立体窗花。受竹席穿搭编织技艺启发,用细密的纸条编成内部呈六边形网络状的窗花。由他制作的“一架山”剪纸呈现出色彩艳丽、题材多样、寓意美好、立体与平面窗花交错辉映的独特魅力。
陇西剪纸市级传承人郭廷俊:这是原来的窗花。像这串着编的,蓝纸上的,这多数人不会做,没有的。像这红纸上(贴)的,黄纸上(贴)的,绿纸上(贴)的,这都是枕头上的花子。这黄的贴的是四季,牡丹、莲花、菊花、竹叶、梅花。你看这是龙,龙宫里。两边两条龙,下边两条鱼龙,鲤鱼跳龙门。
随着年纪渐长,郭廷俊眼睛老花,手里的剪纸活儿也逐渐慢了下来。每年一进腊月,他就开始张罗着剪“一架山”窗花。即便费时费眼,但老人遵循传统、精心细做,一丝不苟、从不马虎。一天下来,最多也就剪贴两张窗花。
郭廷俊告诉记者,家里的老房子是50年前盖的,眼前的这扇老窗格父母生前就一直在用,到现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前些年,儿子打算把这座老房子拆了盖一座新房子,但被郭廷俊阻拦了。他想着,只要他活着,老手艺就在;老房子在,老窗格就在;老窗格在,那些用心剪贴、寄托着思念的“一架山”窗花就在……(记者 柴宏文 刘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