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西北师大“大思政课”建设“走心”又“出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五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坚决贯彻落实“3·18”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拓展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新阵地,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01

创新教学模式做强主渠道

五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委书记带头每年为全体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全体校领导为大学生讲思政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守好主阵地,做强主渠道,着力从教学团队、地方文化融入、网络教学资源、学术支撑、教学质量等五个方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课程群建设+教材研习+集体备课”的“大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新模式。

西北师范大学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分类开设“四史”“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等新课程,把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思政课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积极推行“中班教学、小班研讨”“中小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西北师范大学大力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和专题化教学,建立健全“六所一中心”教学研究展示机构,成立“思政课教学示范与研究中心”,高质量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展示;先后获批《人性的知识论研究与新时代理想人格培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研究》《网络空间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话语建构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化危为机: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润物无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等专著教材;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引进“新华思政”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发学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平台,打造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学习和共享于一体的教学服务平台。

02

善用第二课堂拓展新阵地

五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着力构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西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为“素材”,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每年暑期组织百余支团队、两千余名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特别是2023年暑期,西北师范大学专门组织8支团队分赴甘肃各地,开展“跟着总书记足迹学思践悟新思想”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活动,师生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锤炼过硬本领。活动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533次,充分彰显了西北师范大学“大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和师生踊跃投身新时代火热社会实践的良好风貌。

西北师范大学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获批首批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发展及华夏文明展示基地”,通过该基地与省内多个红色教育场馆及多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联学活动,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矩阵,举办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更好地将全省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实践教学优势。

“致敬英雄大讲堂”主题系列活动、开学第一课、毕业生特别节目、“思政课学习标兵专访”栏目、“以书润心 与智同行”读书会、“博学明辨 知理识政”辩论赛……西北师范大学坚持“活动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03

强化队伍建设壮大主力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五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打造高素质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

西北师范大学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作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后期资助项目,组织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教学研究。目前,有思政课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15人(不包括3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8人,讲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70%以上。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甘肃省技术标兵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人,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5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形成了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04

推动共建共享同奏共鸣曲

五年来,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牵头单位,与14家共同体单位协同合作,注重资源整合,全力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智慧教研共同体、实践教学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共建共享中同奏“大思政课”共鸣曲,搭建“专题讨论+实践研修+教学展示”大中小一体贯通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助力提升甘肃基础教育思政教师质量。

西北师范大学围绕特色品牌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教研活动、师资培养培训等一体化建设内容,创新构建“三横三纵三融合”联动机制,聚力打造品牌栏目、品牌课程、品牌项目。积极组织高校思政专家、中小学优秀思政教师开展实地调研、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展示等一体化教研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甘肃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同课异构”研课磨课,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通过同备一堂课、同讲一堂课、同评一堂课等活动,在相互沟通中使小学的“故事链”、中学的“逻辑链”、大学的“问题链”有效衔接,打造“教研共同体”。同时,重点培养一批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骨干团队,有效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还举办“理响校园·培根铸魂”甘肃省高校理论宣讲优秀作品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了近年来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成果。

西北师范大学将继续深入探索提升思政课建设和实施的有效途径,创新思路、优化策略,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提质增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培杰  王高洁)

编辑:祁晴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西北师范大学微信公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