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给冶力关的孩子一份守护

199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国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

本期推出的是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兰州大学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号召而组建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从2023年开始,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来临潭冶力关第三中学服务,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从黄河之滨到冶木河畔,他们带着热爱奔跑在支教路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用心守护,静待花开。

黄志雄——尽力做一个点火的人

在学校大课间和学生们一起跳锅庄是黄志雄每天最期待和开心的事。黄志雄已经在临潭三中度过了200多天,一开始他还被同伴打趣跳得像“僵尸”,现在已逐渐熟练。“跳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在融入他们,在被他们深入地接纳和认可,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2023年7月,兰州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陆续出发奔赴“五县七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黄志雄也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三中学,成为该支教点的三位新老师之一,担任九年级二班的物理老师和九年级五班的化学老师。为能在上岗后第一时间“站好讲台、站稳讲台”,一年的准备时间里他们开展了各类培训,撰写教案、讲课评课、聆听讲座、实践培训是他们大四生活的主旋律,同时还前往了兰州市外国语学校进行跟岗实习,在实践感受和实地学习中不断历练自我。

今年是兰州大学第一次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到临潭三中,由于没有前辈的经验,半年多来对于学校和学情,黄志雄还在摸索。学校里的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学生们都很腼腆。“虽然害羞,但他们对老师特别尊敬,课间偶尔能得到学生小水果的‘投喂’”。

第一次做老师,他要求自己要尽自己全力完成好教学任务,传授适合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态、家庭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是新老师,学生们对我有新鲜感,同时我本身的教学方式偏活泼,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因此更加集中。”黄志雄说。但即便如此,初上讲台他还是缺乏经验,教法不接地气、“水土不服”迫切需要他不断调整。某一次的课堂效果不佳,他情绪低落,一名学生在课间给他送了棒棒糖。拿着棒棒糖的他马上就去和支教伙伴们炫耀,说要保留一年,学生的这一份小心意对他的鼓励很大。

黄志雄说:“教学一年时间可能带来的整体变化有限,我想尽力做一个点火的人,最起码能影响一部分学生,稍稍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让更多的孩子们未来能去做一个更加昂扬向上的人”。

 屈金龙——卧佛山下做胡杨

碧叶凌寒独傲风,铁根深埋守岁穷。

来时敢立登凌志,去处春色入洮州。

……

2023年8月,我作为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临潭三中分队的一名志愿者,从家乡酒泉出发,来到了奇山秀水,风光正好的冶力关镇,在这里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初中历史学科课程知识量大、知识点结构关系复杂。初为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上懂历史课,上好历史课是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如何能够与学生和谐相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健康成长是我面临的第二个挑战。这两个挑战对于初站讲台的我是从未应对过的难题,但是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下,半年多来,我已经完全融入教师这个新角色,并在做好“经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人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支教志愿者,第一次正式站上讲台,第一次摘题出卷,第一次分析课标……初到三中的我,是许许多多第一次组成的迷茫菜鸟,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帮我褪去迷茫,慢慢成长。夏校常讲的“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坚持”、冯校常讲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王进民老师讲的“历史教学要突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我不断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作为一名到基层支教的志愿者,如何讲好课堂,教好学生是首要任务。半年多来,我所带九年级(1)班历史成绩正在稳步提高,争取在2024年中考取到优异成绩。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在之后的支教时光里,我将和我的伙伴们一同努力,争取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能力,为临潭三中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胡杨林是酒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其中的胡杨或孤寂独处或三两为邻,足踏盐碱却昂首挺胸,屹立不倒,不因贫瘠而迁徙,不因干旱而放弃。从祁连山脚到卧佛山下,变的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一年的时间不长,我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能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春秋;一年的时间不短,我们过得充实干得充实,更要陪伴孩子们经历一个中考。我愿在这一年时间,做一棵卧佛山下的胡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未来的种子,陪伴他们一同生长发芽,一同经历风吹雨打,在冶力关的土地上开出一朵朵属于青春、属于奋斗的绚丽之花。

董方金——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是第25届研支团临潭分队成员,我在2023年8月27日来到临潭三中。在初来乍到的第一天,踏实、紧张是我最真实的感受。在短暂休息后,我便开始投入教学工作,正式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生活。

我在初二年级任教地理。半年时间,我的教学生活真实充实、丰富多彩。我深刻地铭记着第一次备课时的认真、第一次走上讲台的紧张、第一次试讲公开课的忐忑、第一次出考试卷的仔细、第一次与学生畅谈的开心、第一次被学生鞠躬叫“老师好”的惊喜与倍感责任重大。除了工作,我也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人们有了更深刻的感触,感受到学校老师们的淳朴善良和周到热情。我在国庆时游览了冶力关的山水,被冶海天池的美景征服。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个普通的晚自习,学生们落笔的沙沙声和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交织蔓延。他们对于我把他们名字最后一个字和“花儿”结合的叫法,显得很有兴致,挨个地向我推荐教室里的其他花儿。我看着坐成一片的他们,触电般地感受到我好像金色麦田里的稻草人,守望着阳光下的麦田,这些孩子们就是麦田里一株株正在拔高向上的麦穗。他们在教室里的细语和欢笑仿佛麦穗被微风吹动而卷起的麦浪,而我就是这片麦田的守望者,看着他们在风中结穗成长,真切感受到也许生活的意义就在此处。

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无私关怀,这里的孩子们尊师重教,我愈发感到责任重大,我一定做到狠下功夫,付出更多努力,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工作,以更扎实的工作迎接期末检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自己志愿支教的本心,才能对得起兰大对我的培养。我将不负兰大嘱托和三中的期望,搞好教学工作,过好个人生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一学期以来,带着奋斗基因的“兰大人”在支教岗位上忙碌着、成长着,也收获着。他们始终坚守志愿服务的初心,贯彻落实团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临潭三中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用青春诠释家国担当。日历被一张张撕掉,但总有一些美好不会褪色,历经岁月洗礼,他们的事迹会成为一股热烈而持久的精神力量,薪火相传。

编辑:王登科
责任编辑:董少斌
来源
|
临潭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