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民勤沙漠的约定:持“植”以恒,聚木成林

每年的春秋季节,正是民勤人压草方格沙障、种梭梭治沙的时节。

在腾格里沙漠里,小小的种子与褐色的土壤相遇,会酝酿出聚木成林的生命奇迹:“18年,6万多亩,5万多名志愿者,157个志愿者生态林。”这一组数据记录了以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马俊河为主力的志愿团队,从2006年至今,在甘肃省民勤县沙漠里种下的梭梭树,也见证了他们为守卫家乡流下的汗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志愿者们在沙漠里种植梭梭 杨燕 摄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0%。

昌宁镇四方墩曾是民勤西边最大的风沙口,荒漠化现象严重。

马俊河从2006年开始通过网络邀请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到民勤种梭梭。

“梭梭是沙漠中一种非常抗干旱抗风沙耐盐碱的树种,在土壤水分含量在0.8——1.2%的严酷条件下它能生存。 新栽种的梭梭当年能长50公分左右,一棵3年以上的梭梭可以固沙10㎡,梭梭的垂直根可达9米以上,梭梭可以忍耐40度的高温,也可以忍受零下40℃的极寒。” 马俊河说。

2006年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跨越万里来到民勤,涌进腾格里沙漠,植树治沙,为绿色梦想接力耕耘。也正是这一株株梭梭迎着肆虐的狂风顽强生长,和流沙为伴,与星空对话,才在沙海里长成了最美的风景。

志愿者植树现场 卢武林 摄

18年后,在腾格里沙漠的最西端,种树延展出更丰富的内涵,它不只是某个节点、某个阶段的活动,而是几乎贯穿了全年。志愿者们在种梭梭的同时,领略民勤风土人情,进行沙漠农产品网上义卖活动。

今年,马俊河计划栽种1万亩的梭梭,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参与,可以呼吁更多人加入这场绿色接力之中,让更多人关注民勤。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民勤压沙又添新“利器”,压沙机以科技治沙为出发点,通过机器造林方式,进一步提升防沙治沙及生态治理科学化、规模化、智能化及产业化水平。  

压沙机作业 梁霞 摄

“在坡度相对平缓的沙丘上,压沙机每天能够压30亩左右,压草的深度是15——20公分,速度是人工的5倍左右,极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压沙效率,效果很不错。”马俊河介绍说。

近年来,民勤依托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项目,因地制宜,分类施治,造、管、封、阻并重,以“工程治沙+义务压沙+自然修复”为主,采取“稻草网格沙障+人工营造混交林”的模式,合力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全力打造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构筑生态防护屏障。

截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封沙育林草325万亩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4.8%提高到18.28%,荒漠化土地占比由90.34%下降到88.18%,沙化土地占比由75.81%下降到75.57%,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记者:杨燕

编辑:赵媛媛
责任编辑:董少斌
来源
|
民勤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