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为医疗和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编者按: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职教体系中,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关键点。为充分展示甘肃省职业教育在制度、理念、实践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新甘肃客户端开展“‘职业教育 大有可为’2024新甘肃全省职业院校系列采访”全年宣传活动。本期节目走进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加快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是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省内唯一一所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卫生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成立的甘肃省省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2013年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出城入园”整体搬迁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办学。

党建引领全面发展

学校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组织党员、团员赴甘肃省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实现全校16个党支部、233个团支部全覆盖。并坚持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以“四个融合”增强育人合力,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学校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构建学习型、科研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完成“甘肃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微课”190部,年内认定校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2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5个,遴选课程思政微课49部,立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

专业建设提质推进

学校全方位提升专业建设各项指标,拓展专业范围,提高专业质量。聚焦“健康中国2030”战略,紧紧围绕医药卫生和健康产业链,优化专业布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化“三教”改革,立项开展首批 29 部校本教材编写,申报省级优质教材 3 部,获准参评国家优质教材 1 部。推进岗课赛证融通,举行教育部“1+X”家庭保健按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学校获批全国首批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目前,学校已构建了以护理类专业为龙头、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为两翼、医学技术类和康复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体系,形成2个国家骨干专业引领、3个省级骨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

“多元育人”成果显著

学校搭建“多元育人”新平台,形成教师党支部、行业党支部共建育人模式,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贯彻落实“健康甘肃”建设的各项任务,构建“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23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到90.57%,累计走访用人单位300余家,开拓岗位8000多个。分层分类举办新疆专场、春季大型、就业冲刺、离校未就业等校园招聘会229场,人岗比例超过1:3,被评为第三批“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

社会服务效能持续彰显

学校100余名师生参加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暑假“三下乡”调研活动,师生深入农村、走进养老机构,为群众现场诊疗、健康宣教,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与甘南州卫生学校共同探索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新模式,助力甘南州卫生学校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同时积极承接企业和社会培训,开展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承担全省乡村医生培训、护理部主任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项目,年度培训人员近1万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实践水平,为医疗和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储备人才力量。”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建成说道。

编辑:石旭刚
来源
|
新甘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