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巧妇当户织。走进张家川县龙山镇榆树新村的鸿婷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缝合、锁边、熨烫……一派繁忙的景象。
伴随着厂房里缝纫机悦耳的响声,工人们正忙碌着缝制新衣,她们手脚麻利,相互协作完成一道道工序。公司负责人丁君琴忙得不亦乐乎,签收订单,查看生产质量,指导工人,裁剪、缝制、锁边每一个细节她都亲自把关,直到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丁君琴出生在龙山镇官泉村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母亲和奶奶都会用缝纫机,经常给邻居和亲戚们缝衣服,丁君琴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用缝纫机。十四岁的时候,她自己买了与缝纫相关的书开始学习,悟性好加上勤奋,她的缝纫手艺得到很大提高,于是她在自己家开起了裁缝铺,由于技术好、样式新颖,她的生意很红火。结婚后跟着丈夫洪建珍到北京服装厂打工,厂里先进的设备和自己从未见过的布料,为她打开了梦想的大门。
在服装厂打工的时候,她和丈夫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2012年,她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到2017年的几十人,她的厂子效益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对工人的需求量也大了,但周边好多人都想回家就近务工照顾家人。她和丈夫思考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返乡初期,她和别人合作开办服装厂。2022年,丁君琴和丈夫洪建珍在龙山镇官泉村创办梓坤服装厂,带动三十多名家庭妇女就近务工。由于订单逐渐增多,一个厂房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于是2023年在龙山镇榆树村创办了鸿婷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招收了榆树村及周边妇女五十多人。
村内许多留守妇女要照顾孩子,不能外出打工,但农闲时又无事可做。让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孩子,又能在家门口就业,这就是丁君琴创业的初衷。丁君琴每天和这些姐妹们一起工作,手把手地教没有缝纫技术的妇女,让她们掌握技能。留守在家的妇女们因此有事做、有活干,增加了收入,每人每天可收入80—150元,加工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当地也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
今年51岁的刘巧平是榆树村人,从未出过远门的她以前就是种地、照顾家里,自从家门口有了服装厂,她就有了上班的地方,能挣到属于自己的工资。她高兴地说:“以前啥也不会,老板手把手地给我教会了,从手慢到熟练再到手快,现在一天能多做一些,一个月能挣两千多,非常开心,给家里用,也自己花,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感觉太好了。”
丁君琴创办的两家服装厂不仅带动了本村妇女就近就业,也带动了周边妇女就业。来自龙山镇官泉村的吴凡玲以前在外面服装厂上班,虽然挣了钱,但照顾不上老人和孩子,现在家门口有了服装厂,她和姐妹们过来上班,不用再外出打工。“厂里时间自由,工资是计件制,家里老人娃娃都能照顾上,时间上能自行安排,工资发得很及时,挣钱看娃两不耽误。”吴凡玲笑呵呵地说。
从脱下围裙到换上工装,从“等、靠、要”到顶起“半边天”,当地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在丁君琴的带领下,迈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人生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谈起回乡创业之路,丁君琴深有感触。她回想起当年从繁华的大城市选择返乡创业的艰辛:在创业初期,由于好多人不会操作电动缝纫机,她和丈夫找来报纸、布料,从零开始教会工人使用电动缝纫机。没有订单,她和丈夫骑着摩托车拿着样品到处找销路。电商发展后,她和丈夫开始学习电商知识,借助在北京办厂的人脉和资源,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现在,丁君琴创办的梓坤服装厂和鸿婷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拥有近百名员工,八十多台电动缝纫机,所制作生产的风衣、长裤、棉服等服装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生产如火如荼,订单纷至沓来。忙前忙后的洪建珍介绍说:“我们两个厂的订单都很充足,国内销售的有运动服、风衣,主要销往天津、北京这一带,出口欧美国家的有棉服、风衣等产品。最近还有一笔7000多条运动裤的单子,客户要得急,我们得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
前来取货并增加订单的庄浪县客户朱昊天说:“我们公司选择鸿婷服饰合作的原因是,质量有保证,交货期有保证。每个工人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老板很可靠,员工很敬业,我们公司与丁老板2022年就开始合作,因为信任,我们的合作会继续下去。”
丁君琴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和敢闯敢拼的劲头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用奋斗诠释别样幸福,带动更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谈起未来发展,丁君琴、洪建珍夫妇自信满满地说:“希望我们的服装会越走越远!我们会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不管订单量达到多少,我们都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给每位消费者以最好的消费体验。我们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可以给同行树立一个好榜样。家乡发展变化很大,作为一名张家川人觉得自豪,今后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从小事做起,带领更多乡亲增收。”(记者 马丽莎 白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