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 集成创新——甘肃探索旱作玉米单产提升新路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谷雨过后的陇东旱塬,四处郁郁葱葱。广袤沃野,呈现出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

4月25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旱作玉米单产提升春播现场推进会”在镇原县举行。来自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农机装备、农膜企业以及庆阳市和平凉市11个县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代表,齐聚镇原县屯子塬,现场观摩研讨旱作玉米单产提升和农田雨水高效利用技术。希望通过建立旱作农业集成示范区,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深度融合,探索出提升旱作玉米单产保障粮食安全的甘肃路径。

农科专家现场指导。

陇东旱塬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旱作玉米丰产高产。这些年来,我省持续在旱作玉米上做“大文章”,农业科研单位躬身陇东旱塬,通过一次次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为引领旱作地膜玉米的全程机械化和绿色生产,创建旱塬玉米吨粮田夯实了技术基础。

加快旱作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支撑粮食安全和饲料粮安全的关键。国家旱作节水农业专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樊廷录介绍,此次现场会集中展示全膜双垄沟覆膜穴播种肥深施、北斗导航精准作业、沟垄覆盖减膜聚水保墒、全生物降解膜应用、种养循环生物有机肥还田地力提升等技术,通过适配性农机具改型、功能性地膜和生物有机肥产品研发,解决抗旱耐密优良品种、地膜垄沟覆盖集雨、深层施肥、地膜减量替代、适水增密的农艺农机融合一体化作业难问题。

施肥覆膜播种一体推进。

在镇原县屯子镇寨地村的一片260余亩大田里,无人驾驶的新一代“施肥+覆膜+播种”一体机,在平整的田地间来回穿梭。这种采用北斗导航精准播种的场景,是首次在陇东旱塬使用。

据了解,这种采用全新机械,施肥由原来的表面撒施旋耕改为精准深施,减少了氮肥挥发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新研发的V沟聚水精准施肥播种一体机,地膜用量能减少20%,通过缩小株距提高了密度。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祎鸿说,增加密度和提高机械播种质量,将显著提高单产、降低作业成本。

当日,来自兰州鑫银环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情况。多年连续试验示范,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在机械拉伸、耐候性和保墒保温等方面明显改进,减少了地膜残留,已成为国家推广的主导产品,在灵台、泾川、庄浪、静宁、镇原等县示范推广,效果明显。

新农机派上大用场。(文中图片、视频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拍摄)

镇原县是我省粮食生产大县,也是我省确定的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之一。镇原县副县长黄一文介绍,旱作玉米是镇原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县近1亿只白羽肉鸡、35万只(头)肉羊肉牛产业的迅速兴起,正在拉动全县70多万亩旱作玉米的发展,降低玉米种植成本、提高单产、养殖废弃物肥料化还田迫在眉睫。希望通过旱作玉米单产提升集成创新,推动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见习编辑:王瑞
编辑:杨玉洁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