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连日来,兰州、定西、天水、庆阳、陇南、白银、嘉峪关、金昌等地卫生健康系统先后组织召开强直健康乡村项目培训会,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疾病的认知,呼吁更多人关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匿,容易误诊漏诊。“我们正加大对基层强直患者的筛查和诊治力度,提高基层诊疗水平,以实际行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外周关节、韧带、肌腱,以疼痛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20—30岁为发病高峰,可造成脊柱变形,严重者将导致畸形乃至残疾。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省卫生健康委甲等重点学科风湿免疫专业学科带头人沈海丽介绍,强直性脊柱炎较为常见的症状有腰背部疼痛、脊柱强直、臀部疼痛等。通常情况下,初始症状较轻,但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加重,并伴有僵硬等现象。
她说:“患者经常出现夜间腰背部疼痛,晨起或久坐出现腰背部僵硬,有时也有胸痛、颈肩痛和足跟痛等症状,若有早晨翻不动身的经历,需要警惕,必要时应当去当地风湿免疫科就诊。”
沈海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2020年,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在甘肃省启动,面向基层强直患者开展医疗救治,帮助农村地区强直患者减轻病痛、降低经济负担、实现正常生活。此后,在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兰大二院等多家省级医疗机构组织相关科室骨干,先后多批次赴全省各市州的乡镇及村社就强直性脊柱炎开展培训和义诊活动。
截至2024年3月底,我省各省级医疗机构已在全省累计开展基层培训46场,培训医生3417人,筛查义诊54场,现场筛查1588人次,救治1177人。
“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强直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沈海丽认为,要做好农村地区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救治,最重要的是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在基层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要注重规范化治疗,才能有效避免疾病进展带来的致残致贫。她呼吁更多风湿免疫医生加入培训队伍,共同夯实基层医疗能力。
沈海丽表示,将借助甘肃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及甘肃省风湿免疫质控中心等平台,组织全省风湿技术专业力量持续深入基层推进项目开展,继续加强基层医生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科室和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定点医院组织开展患者筛查救治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等方式,加强规范诊疗,提高基层群众对疾病危害的认识和对疾病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