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全力推动结对关爱行动走深走实

“你们的到来让我很开心,这是我收到的最实惠的母亲节礼物。”七十多岁的张新年在看到社区和村委送来米面油等慰问品时,满怀感激地说。

五月温馨,感恩母亲,方家坡社区联合兔墩村、周家梁村开展“以爱之名 关爱母亲”慰问活动,了解困难老人的身体、生活情况,向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母亲们表达深切的敬意和关怀,用实际行动给她们送去温暖和帮助。这样的温暖关爱不仅在节日中,也在日常里。

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兰州新区紧扣爱心甘肃建设新任务、新要求,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行动深入推进。目前,新区1040名干部与1236名关爱对象结对帮扶并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

体民之难 尽职尽责

“周爷爷,请您看一下手机的摄像头,来,抬抬头再眨眨眼睛!”居住在兰石睿智名居小区的周爷爷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两分钟就轻松完成了社保资格认证。

针对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彩虹城中心社区采取“就地认证、就近认证”的方式,在8个社区设置现场认证点,引导辖区居民到就近社区完成现场刷脸认证,对高龄、残疾、重病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结对干部、社保专干、网格员及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养老敲门”行动,先后为辖区32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了上门认证服务,超过1000名的老年人群“面对面”完成帮办认证服务。

从“面对面”到“手拉手”,“心贴心”到“实打实”,结对干部发自内心把关爱对象当亲人,全面落实结对关爱帮扶相关要求和措施,聚焦关爱对象所需所盼,及时了解掌握关爱对象的现实诉求,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接受教育、看病护理、就业增收等方面的急事难事,尽心尽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查民之困 诚心诚意

小小联络卡架起“连心桥”。近日,栖霞中心社区辖区退役军人收到了一张制作精美的“退役军人事务服务联络卡”,上面印有退役军人服务站各项服务内容及七个社区服务站办公地址和联系电话。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向服务站咨询政策、办理事项、反映诉求,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解答,“零距离”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兰州新区切实让关爱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诸多画面中的一幕。

沟通、走访、谈心,结对干部利用双休日及重要节假日,认真落实“每年联系交流不少于4次、实地走访探视至少2次”的要求,深入关爱对象家中上门认亲,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爱心家人”,与结对关爱对象面对面交流谈心,了解日常生活、学习进展、健康和安全情况,赠送生活物资、学习用品、课外书籍等,力所能及为关爱对象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感情联络、走访探视、纾困解难、落实政策,实现结对关爱对象精神有人关爱、心灵有人抚慰、困难有人帮助、权益有人维护。目前,累计开展联系交流1316人次、走访探视1175人次、落实政策985次、帮助解决困难134个、帮办实事206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19.6万元。今年,人保财险兰州分公司为1170名结对关爱对象捐赠“结对帮扶·爱心新区”金城惠医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有效解决结对关爱对象中发生重特大疾病等面临的经济压力。

助民之需 尽心尽力

文曲湖畔,城市书屋里充满欢声笑语。文曲中心社区联合社工站在这里为社会救助困难群体开展“守护心灵·向阳而生”心理微课活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学生志愿者开展趣味游戏,调动社会救助困难群体的兴趣,使参与人员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微光成炬,省红十字会联合彩虹城中心社区向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兰石家园社区、新安社区及祥和景苑社区捐赠酥饼、罗汉果饮料及烤鸭等物资400余箱。

今天的新区,崇善正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向善正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行善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新区工青妇、残联、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结对关爱行动,开展“家家幸福一元捐”“爱心新区助学行动”“温暖家计划”等一系列公益慈善活动,全新区144家社会组织、381个志愿服务队、290名持证社会工作者广泛参与结对关爱行动,链接社会资源60余万元,提供心理关爱900余人次,为结对关爱对象提供物质帮扶、精神关爱。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为1353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困低保家庭儿童、残疾儿童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探访、社会化引导、家庭教育辅导、重点个案服务,提升了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工作服务站,累计为关爱对象提供帮扶服务2万余人次,开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关爱困境儿童、助残等各类服务活动近500场次,形成了全社会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记者 姜波)

编辑:孙亚莉
责任编辑:王大愚
频道总监:魏福忠
来源
|
兰州新区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