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窥千年|甘肃·河西走廊,一人一马走天涯

甘肃海报.jpg

物流飞速发展的今天,点一份外卖,发一份快递,你只需要轻点屏幕,小哥就会骑着车向你奔赴而来,为你“排忧解难”。

1600年前的魏晋时期,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想要跨越千里,送一封信件,却是青丝翘首盼,万金家书见白头。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展柜里,有这样一块画像砖: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驿使,头戴黑帻,穿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骑在一匹黄色的高头大马上,正策马扬鞭,驰骋在西北的大地上。

1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相当于邮政局的遗址。.jpg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相当于邮政局的遗址。

“这块壁画砖叫驿使图画像砖。”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党雄伟告诉记者,这块壁画砖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72年,这块壁画砖出土自有着“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的嘉峪关新城堡魏晋墓群出土。

画像砖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也客观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甘肃河西走廊的邮驿形象。被认为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

“古人生活喜欢记录,热衷于讲故事。”党雄伟介绍,在古时,没有电视网络等设备,想要讲一个故事,绘画便成了重要的载体。绘画要有故事性,色彩是画像砖的点睛之笔。透过展柜玻璃默默注视,壁画砖上每一抹色彩格外引人注目。米白色的砖底,黑色的轮廓勾线,黄色的马匹,上有红色的斑块。

2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悬泉汉简2.3万余枚,主要内容包括邮书、信札等,大量以“悬泉置”为名的简牍记载了使用传车、传马及接待过往行人的情况。图为悬泉汉简.jpg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悬泉汉简2.3万余枚,主要内容包括邮书、信札等,大量以“悬泉置”为名的简牍记载了使用传车、传马及接待过往行人的情况。图为悬泉汉简。

策马飞奔时,驿使高高举起代表通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棨传,驿马四足腾空,马尾飘扬,信使稳坐马背,驿马快如闪电的画面跃然而出。

不过,由于时间太过久远,画师已经无法考证。但寥寥几笔之下,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勾勒一幅“一人一马走天涯”的场景,讲述着河西走廊的变迁。

画像砖亦是我国邮驿发展的有力见证。

不同于如今“四通八达”的邮政线路。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骑马送信被称作邮驿。

“中央王权政令发布的传递、军事情报的传递,包括平民百姓的书信传递,都不离开邮驿。”党雄伟说。因此,快递小哥在古时的名称是“驿使”,也叫信使,负责传递文书的工作。

3 驿使图画像砖图样.jpg

驿使图画像砖图样

4 1982年,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主图就是这幅“驿使图”。.png

1982年,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主图就是这幅“驿使图画像”。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邮驿传递的国家之一,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早在商代就有通递军情的传信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深知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因此,私邮和官邮逐渐蓬勃发展。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更是以咸阳为中心,建立了辐射全国的驿站,用来统一发布政令等信息。当时,邮驿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汉代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与西域的驿道,设立了常规驿骑。

历史长河里,我国邮驿制度建立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清朝中期才逐渐衰落。最终,被现代邮政所取代。

5 1995年,驿使图画像还“代言”了中国邮政储蓄卡,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jpg

1995年,驿使图画像还“代言”了中国邮政储蓄卡,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1994年,中国邮政储蓄发行了首款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借记卡性质的储蓄绿卡,卡面正是这张“驿使图”。从此,驿使图画像砖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当我们再度细细端详这块古代通信文明的重要标志时, 仿佛穿越时空,再次见证了古时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中彼此间曾经十分活跃的兼容互惠。

而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不断吸收各种外来优秀文化和文明的精髓,并使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景音乐、文字稿件、部分视频素材均由AI生成)

编辑:王春燕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天眼新闻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