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蔬”写绿色好丰景。夏风拂过,丰收的气息弥漫田间,走进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甘蓝基地,放眼望去,蔬菜大棚里,绿油油、水嫩嫩的甘蓝像是镶嵌其间的“绿宝石”,村民“提刀上阵”,熟练地铲下一颗颗成熟的甘蓝,装进身边的菜筐中,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眼下,正值甘蓝集中上市的最好时机,利用晴好天气,采摘、搬运、装车,村民们躬身忙碌的身影与一颗颗个大紧实、鲜嫩翠绿、圆润饱满的成熟高原冷凉蔬菜甘蓝,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绿色好“丰”景。
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蔬菜种植大户 王能宏:5月10日左右就上市了,今年的价钱可以,比种植其他作物的收入好得多。以前大水漫灌,现在改成滴灌,既省工又省时,种植甘蓝效益相当可观。
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村民 赵玉娥:这个活看起来是个轻松活,也是个技术活,根铲得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还要铲好呢,铲得太短就散叶了,铲得太长了不好看。
基地种的甘蓝丰收了,像村民吴红霞、赵玉娥这样因为平时要照顾家里,没办法出远门务工,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的村民,也确实能够体会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福利,九百户村的甘蓝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产业,让周边村民有干头、尝甜头、有奔头。
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村民 吴红霞:离家门口近,在大棚里铲菜增加一点收入,给娃娃挣点生活费。
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村民 赵玉娥:家门口的活,增加一点收入,既干了家里的活,又增加一些收入,也好着呢。
为了更好地提高产销比,种植基地通过采用“一棚两季、一地多用、一年两收”的“轮作”模式,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实现各类时令蔬菜一年两季循环种植,使农闲变农忙,实现一年两季收入。
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蔬菜种植大户 王能宏:这一茬再有十多天就结束了,甘蓝产完就可以种其他的水果玉米,还有其他的蔬菜,还能种一茬,一年种两茬,这样下来一亩地净收入都在七千多元或者八千元。
会宁县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基地,打造家门口的“菜篮子”,切实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让群众的钱包在产业的带动下渐渐“鼓起来”,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会宁县白草塬镇九百户村蔬菜种植大户王能宏:白草塬这么大,这么平,气候好,通风条件好,现在咱们发展种植蔬菜对白草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形成一个规模性的,更大的市场,白草塬人就富起来了。(记者 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