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菌菇释放大“蘑”力 群众走上致富路

盛夏时节,走进武当乡张坪村菌菇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夹杂着菌菇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呈现出一番产业兴旺的好“丰景”。

图片

图片

走进大棚,一垛垛菌棒排列有序,鲜嫩的菌菇探出一个个“脑袋”,务工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自从有了这个菌菇大棚,我们的生活就有了很大的改变。”正在采摘的村民陈阿姨满脸笑容地说道。她旁边的桶里装满了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滑子菇,色泽鲜亮、质地饱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采摘人员 陈娟丽:我负责采摘工作,轻松,家里离得又近,还能挣点生活费,补贴家用。

图片

要实现产业化,科技因素的加持必不可少。武当乡张坪村立足当地独特的地理、土壤、水文、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滑子菇种植,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升级滑子菇种植设施和技术,不仅实现了滑子菇高产量、高品质提升,更为村民带来了致富新希望、新动能。

图片

图片

菌菇基地技术员 杜少军:滑子菇非常适合漳县的土壤气候,口感也非常好,它现在湿品达到7元左右,干品30元左右,我们现在每天能产湿品1.2万斤。

图片

经过精心晾晒的滑子菇干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现代物流的翅膀将这些珍贵的干品送往全国各地。

图片

菌菇基地技术员 杜少军:这是我们晾晒完成的干品,每天的客商订购电话不断,供不应求,内蒙古、河北、山东,还有南方的一些城市,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图片

一朵朵小蘑菇,释放出“大蘑力”,成为了武当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菌菇大棚的成功运作,不仅充盈了市民的“菜篮子”,也装鼓了当地农户的“钱袋子”,更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今,张坪村正以菌菇产业为龙头,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品牌效应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
图片

张坪村党支部书记 杨国琦:武当乡食用菌产业基地总投资70万元,占地60亩,建成菌棚47座,晾晒棚23座,今年以来主要种植滑子菇,总计种植85万磅,从3月开始采摘,到7月中旬,每天产量达1万余斤,带动周边群众务工2千余人增收4万余元,每天务工人员达40余人,真正解决了群众在家门口务工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活力。(刘卓杰 康建清

编辑:张光庭
责任编辑:董少斌
来源
|
漳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