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天祝,天空湛蓝,草木葱茏,河畅水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在大地铺开。
天祝县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大小河流93条,是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和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64.4%国土面积在祁连山和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十分重要。
近年来,天祝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立县”行动,全力抓好生态保护,努力建设绿色天祝,生态保护大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守好生态底线 筑牢安全屏障
初夏时节,来到天祝县千马龙煤矿原址,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放眼望去,葱葱郁郁的松柏等树木排列有序,在风中展露新姿,流水清澈透底,曾经采煤留下的矿山复绿后焕发出美丽的容颜。
天祝县自然资源局炭山岭自然资源所干部 牛基辉: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对原千马龙煤矿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整治整改,通过覆土、绿化,共恢复治理面积462亩。现在的千马龙煤矿原址,已完全被新栽植的苗木所覆盖,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野生动物多了,生态环境大变样。
千马龙煤矿旧址的蜕变是天祝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祁连山生态整治的一个缩影,也是天祝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天祝县高质量推进问题整改,紧盯两轮中央环保督察、两轮省级环保督察、省生态环境警示片、绿盾专项行动等反馈披露问题,扎实开展“拉网式”排查、“回头看”检视,生态环境部调研指出的2个点位6个问题、2022年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32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的10个问题正在有序推进整改。如今,祁连山已由集中整治修复转向常态长效保护。
乌鞘岭自然保护站位于祁连山东段,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沟壑纵横、地形险要,走进保护站林区,山间密林苍翠,松柏挺拔,流水潺潺。山坡上栽种的灌木林葱葱茏茏,约有近一人高, 时不时有野鸡等出没,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
祁连山管护中心乌鞘岭自然保护站副站长 汪庆:我参加工作20年了,2004年参加工作,从天然林保护一期干到现在天然林二期保护工程结束,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
一大早,吴万波就带齐装备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22年如一日,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他都坚持和同事们开展日常巡护,用责任和担当守护辖区的生态安全。
祁连山管护中心乌鞘岭自然保护站管护人员 吴万波:我们的职责主要是森林资源管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我们每月坚持22天以上巡护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坚守着。现在,看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感觉到我们的坚守是值得的。
整体保护、科学监管、综合治理……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法规和措施的全力实施,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马鹿、石羊、狐狸、狼等野生动物种群进一步扩大,雪豹、金雕、马鸡等珍稀动物频繁出现,进入当地牧民和摄影爱好者的镜头,成为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的“见证者”和“代言人”。
祁连山管护中心乌鞘岭自然保护站副站长 汪庆:我们从事工程造林、日常的管护,还有小流域治理这些工作。我们的森林资源面积不断扩大,像这个珍贵的野生动物频繁出现,说明我们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因为我们长期致力于森林抚育,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还有我们的广大管护人员的管护下,森林灌木林和乔木林的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 擦亮生态底色
植树造林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每年春秋时节,天祝县都会开展大规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四月的天祝草木蔓发,春意盎然。在全县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现场,肩扛铁锹的广大干部职工整垄挖坑、扶苗栽树、挥锹培土,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一番忙碌后,圆柏、云杉等苗木在植树点“安家落户”,横成行、竖成排,迎风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
天祝县应急管理局干部 秦昌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今后我会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让天祝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绿色,是天祝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近年来,天祝县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公益林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草原综合治理“五大工程”,高位推进国土绿化和林草资源保护“八大行动”,全面营造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扩大造林绿化面积,增加绿色资源总量。
2021年以来,天祝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9万亩、通道绿化713公里、义务植树413.5万株,完成城市绿化27.5万平方米、镇区绿化8个、园区绿化32个,创建省级森林小镇6个,建成乡村绿化示范村120个,共栽植各类苗木710多万株,全县林地保有量增加2.9万亩。目前,林木绿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4.61%、88.6%。
“省级森林小镇”天堂镇,地处祁连山深处,群山环抱、风光秀丽,也是天祝县主要林区之一。晁廷林是天堂镇本康村的生态护林员,一大早,他就穿上工作服踏上了巡林的道路。他不仅要完成辖区的巡护任务,还要宣传护林防火知识。
天祝县天堂镇本康村生态护林员 晁廷林:作为本村的一名生态护林员,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当地的护林站对本村的林区、生态定期进行巡查巡护。在林区内一旦发现有采挖野生药材、猎捕野生物动和有野炊烧烤、引发火情的现象,我们都进行好言相劝,及时阻止,确保我们本村的生态林区安全。
万木成林,管护是关键。自林长制工作推进以来,天祝县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选聘1513名生态护林员,建立了全县林草资源“一张图”动态监测系统,让全县每一片森林、每一片灌木、每一片草原都有人管护。
天祝县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婷婷:下一步,我局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市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林草资源管护、绿化成果巩固和拓展“两山”转化路径这“四大专项行动”持续夯实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参与到美丽天祝建设热潮中来。
扛好治水兴水责任 打造美丽幸福河湖
河湖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生产生活提供必要支撑。天祝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扛牢上游重任,创新机制方法,全流域一盘棋、全社会一股绳,系统推进河湖保护治理,示范引领创建全域美丽幸福河湖。
金强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经抓喜秀龙镇永丰村。河道巡查、污染源排查、宣传引导……永丰村村级河长张娟,每周雷打不动定期巡视着村上的河道,守护一泓碧水清波。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张娟:我们主要管护的是金强河这段流域,平均每周巡一次河,在巡河的过程当中,沿线的村民也自发的参与进来,主要是清理河道的垃圾,观察河道有无损坏情况。通过巡河,沿线村民的爱河护河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像张娟这样的村级河长,全县共有158名。从河口到源头、从主河道到支流、从岸上到岸下,他们认真用脚丈量,从不懈怠。
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实现“河长治”,长效管护责任体系是关键。天祝县按照“县上抓河湖,乡镇盯溪流、全民护绿水” 工作机制,推行河湖长履职“五步工作法”,压紧“三个层面”管护责任,深入实施“五赋两转一打造”工程,推动河湖“赋魂、赋文、赋美、赋能、赋制”,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转向“有能有效”,打造全流域美丽幸福河湖。
保护好每一条河湖,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民众的期盼。天祝县实施石门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水利工程18项,国控、市控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县域内水质优良率100%,金强河创建为首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湖长制工作获评国务院督查激励县,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天祝大地徐徐铺开。
天祝县河湖管理中心干部 卓继良:近年来,我们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设立“美丽天祝护水日”,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完成58条河流、7座水库的划界以及7条省市级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建成河流湖库智能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实现了“天、地、人”立体化监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五赋两转一打造”工程,聚力建设造福人民群众的全域美丽幸福河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天祝提供坚实的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城市到农村,从山川到河流,夏日的天祝处处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每一分绿色都来之不易。绿水青山的背后,折射出全县上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开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崭新局面的良好态势。
(全媒体记者:刘洪凯 王文全 徐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