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时光里的非遗】正月十五 点灯背猴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雷雅妮

在平凉市崇信县有这样一个民间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点灯背猴”,这也是甘肃省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之一。据史料记载,该民俗起源于西汉,代代相传至今。点灯是为了祛除疾病,祈求新婚夫妇双方头清目明,背猴则寓意儿女聪明伶俐。

每年正月十五这天,前一年嫁出女儿的人家,都要请善于捏制猴灯的人来家中赶制“面灯”。捏灯的原料为酒谷面,提前一天下午开始烫面,将酒谷面掺入少量麦面浸烫,然后用棉被包裹发甜。第二天一早用蒸笼蒸,一般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取出来揉一会再蒸,反复三五遍之后即可做灯、捏猴。

面灯的数量一般为娘家最长辈(爷爷、奶奶或父母)两口子的年龄之和,取健康长寿之意。灯的样式以二寸高、直径一寸左右的圆柱形为主,灯头一般捏出莲花或其他花形的花边,中间插火柴绑上缠着棉线的捻子,点灯前添加清油。有时,为图吉利喜庆,也捏出十二生肖的各类面灯,以式样众多为佳。

点灯时间一般会选择在天黑之后。家人先在院子中间摆放一张方桌,方桌之上放置一个炕桌,炕桌上再倒扣一个木升子,预示着女儿和新女婿步步高升。随即把面猴请出,搁在最高处,然后一层一层地摆上面灯。摆好以后新女婿要先行“烧香表、叫钱粮”仪式,之后,小两口用麻秆点火,从面猴头顶的那盏灯开始点,接着和家人、亲戚、村里人依次将所有的面灯点着,待人们稍微欣赏一番后,随着一声“抢”,大人小孩一拥而上,所有面灯即被一抢而光,那尊面猴理应被新女婿端走,若被他人恶作剧抢走,新女婿则要带上礼品或发红包“赎回”。所有面灯被抢完后,就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主家会摆一桌酒席款待亲朋好友。

新女婿除了背猴,还要背回去二十个没有点燃的灯,“二十”寓意着二十年为一代人。回家后还有一个仪式叫“倒灯”。就是在自家的锅台上的灶王爷面前净手上香,然后把背回的二十个灯点燃,并将面猴身上的灯重新点燃,等所有面灯熄灭之后拔掉灯捻子——寓意取回了香火,今后要传宗接代。最后,把面灯和面猴揉成面团,擀成卷由全家分食,或馈赠左邻右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由甘肃省现代摄协崇信站、崇信县摄影家协会联合选送的“点灯背猴”民俗类摄影作品《抢猴灯》入选2024俄中摄影艺术交流展。这是崇信民俗类摄影作品首次走出国门展出,也是崇信非遗项目“点灯背猴”第一次走出国门亮相,走入国际视野。

编辑:王万良
责任编辑:赵博民、刘英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