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大爱无彊

特约记者 范浩雁 

5月底到6月初的天水,气候宜人,樱桃正红。2024年甘肃省医师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如期而至。来自全国46家医院39个专业500余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甘肃省天水市应邀参加本年度的肝病年会和公益活动。

本次年会开幕式由天水市卫健委主任王定新主持,天水市政府党组成员汪小娟副市长和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志杰致先后现场致辞。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线上致辞。“情系西部、惠及百姓”医学公益活动发起者和组织者、甘肃省医师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于晓辉教授致感谢词,并撰写一首《祖国,母亲》,由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青春之歌”合唱团集体朗诵,表达她对所有支持会议和公益活动的单位、领导及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北京同仁医院马建民教授代表义诊团专家致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副院长陈锚锚代表医院党委致辞,整个开幕式气氛热烈,掌声不断,随后进行的一会一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2024年义诊团专家走进天水集体合影。

2024年义诊团专家在天水进行多学科专题授课。

2024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马建民在天水义诊。

2024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医院吴开春教授在天水义诊。

2024年天水义诊活动。

在肝病年会会场,专家们带来的精彩讲座,让与会的医护人员受益匪浅。笔者在天水市第一人民门诊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专家们认真倾听患者们的叙述,诊治一丝不苟,整个义诊活动井然有序。望着眼前的场景,相机镜头将笔者的思绪拉回到了十多年前。当时,作为患者家属,笔者有幸结识了这么一批哲学意义层面上的人,通过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欣喜地看到在这个务实的社会,还有这么一群有情怀、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专家们,“用善举洗涤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

事情的起因很偶然,2013年11月中旬的某一天,姑父在当地医院住院一个多月查不出病因,医生建议转到兰州诊治。随后从金昌来到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现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作为患者家属,首先考虑如何与主治医生或主任送礼拉关系,以给自己的姑父给予点方便。因为不认识医生,也没托关系找人,就很冒昧地找到主任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了穿着军装的于晓辉主任。她四十多岁,个头很高,在军装的映衬下更显得睿智干练。因为要求助于她,笔者显得很拘谨,便委婉地说明来意。她笑着对说,“你完全没有必要有这种顾虑。”

随后我们谈到了当年因医患关系紧张发生的部分恶性事件,也谈到了看病收红包的事。与此对比,瞬间对于主任肃然起敬。她坦言,自己从医20多年,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的红包,而且就在当年自己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以及3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和10多名志愿者自费前往酒泉市人民医院、玉门市人民医院及青海驻敦煌市石油总医院,为当地老百姓进行义诊。听了于主任的叙述,笔者本能地问了一句:“你说的这是真的吗?这世上还有这样好的专家教授?2008年我在西安某医院做手术,亲眼看到许多病人排队三四天挂不上专家的号,多数患者及其家属都住在宾馆焦急地等待,倒号的‘黄牛’把一张专家挂号单能卖到200多元,有很多患者一辈子都没敢想,院士能给自己看病?更何况是让院士亲自走进偏远的地县进行义诊,这真是不可思议啊!”

她微微一笑说:“这就是真的,就有这样的院士和教授”。在随后的交流中,于晓辉主任的坦诚为人、专业素养和看待问题的独到见解,让笔者折服。

2013年8月27日义诊团首次在甘肃省敦煌市青海石油局总医院义诊合影。

带着这种折服和这种精神的感召力,笔者2014年7月31日带着有考证意味的想法,作为志愿者加入了义诊团,开着私家车前往中川机场接樊代明院士。在中川机场,第一次见到的心目中敬仰的樊代明院士,与事先脑海里的院士形象截然不同。他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一路上谈笑风生,前往甘肃省金昌市参加2014年“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公益活动。在那个戈壁上崛起的城市,目睹了很多感人的场面,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专家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画面。

2014年樊代明院士在金川职工医院病房为患者仔细查体。

践行“四力”走基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义诊团专家们的步伐,笔者每年都要走进甘肃省1-2个基层医院开展一次公益活动。身临其境,接连不断的感人事,不断的冲刷着笔者的认知,也逐渐加深对于晓辉教授的认识。“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是于晓辉教授于2003年7月发起并组织的公益活动,当时,于教授正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带领20多名不同专业的博士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暑假前往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哈密市、喀什市等多家医院进行义诊,为当地医院带去了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服务管理理念及教学科研思路,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众多患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2005年6月于晓辉博士顺利毕业,回到了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始终没有忘记甘肃省基层医院的现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2013年8月,时隔10年,她再次发起并组织“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是当时时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樊代明院士作为引领人加入了该团队。在樊院士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志愿者自费从全国各地走来,走进了甘肃省多家基层医院。

针对西北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义诊团专家和志愿者12年如一日,先后走进酒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敦煌市人民医院、喀什市人民医院、石河子医学院、哈密市石油局医院、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石油管理局驻敦煌总医院、武威肿瘤医院、金昌市金川公司职工医院、甘肃省靖远煤矿总医院、张掖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掖市甘州区医院、永登县人民医院、内蒙古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夏河县人民医院、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三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3家西北基层医院,义诊团逐渐形成了一个涉及43个专业的200余名专家和志愿者组成的公益团队,他们为改善西北基层医院滞后的医疗现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雁平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分析病历。

义诊团成员们的足迹踏遍甘肃、新疆、内蒙古自治区20多个地、州、市、县。粗略统计,专家诊治门诊患者达46000余人次,指导高精尖手术600多台,其他介入治疗600多例,进行影像分析、胃肠镜、气管镜及耳鼻喉镜检查7000多例,义诊活动教学查房35000人次,进行医学专题学术讲座500多场,直接受益患者达150000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50000余份,赠送药品10余万元,赠送价值8万元医疗器械一台,义诊行程数万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高度尊重和普遍认可。

樊代明院士作为该公益活动的引领人,在百忙之中连续11次来到义诊现场,为老百姓诊治疾病,为当地医院做整合医学专题讲座30多场。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特聘教授吴开春和聂勇战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郭文怡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和赵景民少将、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韩英教授、原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主任郭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叶文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眼科马建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健雄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谢渭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美东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陶惠民教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巨容教授、西部战区总医院张茹和汤善宏教授、郑州大学康复医院汤有才教授、郑州市中心医院邵世坤教授、江西赣州第四人民医院梁斌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袁天柱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王学红教授、南京市第二医院张振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李明慧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毛小荣教授、兰州市第二医院万红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李莎少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乳腺外科的赵庆丽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的张茜教授等20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自发共同组成“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多学科专家团队,使义诊团队学科门类齐全,诊疗水平高度集中和精湛,被当地群众誉为“丝绸之路上流动的专家团”,为西北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血液,更为重要的是樊代明院士已为甘肃省8家基层医院挂了“西京消化病院整合医学协作中心”的牌子。通过与西京医院这样强有力的医院进行有效合作和帮扶帮带,有效促进了甘肃西部基层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这支团队连续12年在西北开展医学公益活动,进行学术交流,指导手术治疗,不仅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也为广大百姓解除了病痛,切实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初衷和使命。

樊代明院士作为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和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当问及该活动的意义时,他说:“其一在于弘扬医德,用自己所学换取病人的生命,对待患者一视同仁,无论他是高高权贵还是区区凡人。其二在于提升医术,让医学回归医学本身,摆正医者的位置,不是治人的病,而是定位自己做治病的人。其三是传承医学,身为医学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培养,新一代的博士和专家更要弘扬医德,接过老师的衣钵,做好传承的神圣职责。”樊代明院士还表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既要不断用改革创新推动实践,又要不断总结实践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成果和经验,使其成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创新的活水源头。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要率先垂范摸索,为创新理论提供实践经验,义诊团走基层活动就是如此。樊院士作为资深工程院院士,不但亲自带领这支专家团走进基层医院,还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女儿参加义诊活动,还向基层医院赠送自己撰写的书籍,邀请基层医院的院长和科室主任参加相关国内重要会议,以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余力促进了西北地区基层医院的长足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杨云生教授在甘肃省张掖市医院与胃镜室医护人员交流。

空军军医大学眼科博士杜兆江给藏民阿妈看眼睛疾病。

2023年义诊团专家走进甘肃省白银市人民医院进行义诊合影。

于晓辉教授发起组织、樊代明院士领衔的这样一个大型多学科公益团队,坚持12年从事一件事情,作为笔者颇为感慨,不要说一个个人,就是一个单位也很难做到。为了义诊活动的顺利开展,于晓辉教授把自己的哥哥、嫂子、表弟、孩子、侄女都拉进义诊团做志愿者,并感召了身边很多朋友加入了志愿团队。笔者也被她和专家团队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唤醒了记忆中的踌躇满志和不甘平庸。

西北地区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一代又一代的西北人坚守在这里,为国家的长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里的多数人民群众还从未享受过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通过多年亲自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认为该活动还有更朴素的含义,这是专家们向西北地区的群众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净化医者灵魂的一次纯洁行为,体现了新时代高级知识分子通过走进基层,服务百姓,用自己知识和技术,回报祖国和人民的最好方式。

站好义诊每班岗

2014年8月1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斌博士,在金昌市金川公司医院第一天坐诊时,确诊1例65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计划应该在第二天做好手术前的化验和检查,第三天上午为患者做保乳切除手术,保乳手术当时在当地医院还很难做到。但意外的事发生了,就在第二天午11点,张主任在门诊出诊时,突然接到单位电话,他科里的一个患者病情恶化,十分危险,需张主任立即赶回天津去抢救。由于金昌没有直达天津的航班,张主任只能退了第二天的机票,重新买了当天兰州飞往天津的机票。当得知最迟的一班飞机是在晚上19:55时,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念头,如果那位患者的诊断结果出来,他将争取做手术,如不及时做手术,患者可能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只能将双乳切除,那会让她痛苦一辈子。当得知检查结果与自己的诊断完全一样,金昌离兰州中川机场有300多公里,需4个小时车程,中间还有不到3小时的可支配时间。张斌教授毫不犹豫地决定将手术提前至当天中午12点,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且效果非常理想。面对笔者的问候,张斌教授说:“这名患者从发现到诊断,再到手术,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在我们医院,甚至在全国其他医院都是很少见的,如果这位老人今天手术不做,她可能会因为就医困难,或是外地就医床位紧张,化验检查排队时间过长,家庭经济承担能力等一系列因素,错失手术机会,也会给我留下永久的遗憾。”张主任还对突然返程,不能参加后面的诊疗活动表示遗憾,对金昌人民表示歉意。因为手术中午饭都没吃,送他的车就在手术室楼下等,只能备了盒饭在行驶的车上吃,看着张博士从手术室出来直接上车奔赴机场,被这位心存大爱的医者深深打动,这种场景令笔者终生难忘。

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的徐美东教授是国际知名内镜专家,曾多次应邀在美国、意大利、荷兰、希腊、印度等地进行内镜治疗示范操作演示。在义诊活动中不仅自己来了,还把当教授的夫人和上初中的孩子带来当志愿者,由于水土不服,孩子第二天就生了病,腹泻、发烧,但孩子仍然坚持做志愿服务。“于晓辉博士发起的义诊活动令人很振奋,当今社会需要这种精神,我带着孩子来就是让他看到这么多专家和志愿者无私奉献和关爱他人的行为,这个社会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净化孩子的心灵,培养他正直善良、扶弱助困的品质。”徐教授坦言:“西北的医疗条件与上海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为这里的医生带来目前国内,甚至是世界上前沿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帮助提高当地诊疗手段和医疗水平,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艺回馈社会,服务广大基层百姓。”

由于义诊活动病人太多,徐美东教授每次都是最晚从门诊回来,在胃镜室一边做手术,一边为当地医生演示指导,讲解手术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赢得了当地医院医护人员的敬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徐美东教授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戈壁营救

2016年9月16日,“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走进嘉峪关大型公益活动,将在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零四职工医院举行。活动之前地处内蒙古额济纳旗卫健委的领导知道了此事,万般邀请专家团队一定前往该地区为老百姓服务,最后经过协商义诊团准备提前一天前往。

专家们从四面八方先赶到嘉峪关,顾不上休息登上2辆大巴车,直奔400公里外的额济纳旗。因时间非常紧,来不及吃晚饭,途经金塔县城买了些路边的盒饭,专家们在行驶的大巴车上用餐,笔者再一次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

因为途中修路所有车辆要走便道,大巴车在黑夜中摇曳着、颠簸着,那天晚上戈壁滩上的夜色非常宁静,满天闪烁的星星在看着这群在夜色中赶路的人。到达额济纳旗已是深夜12点20分,等到专家入住宾馆已是深夜12点40以后了,明早6点多就要起床,中间休息时间只有5个多小时。但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来自天津、上海、北京来的3位专家,晚上8点多从嘉峪关机场出发,因为中途走便道偏离了国道,迷失在茫茫的戈壁中,而且戈壁滩许多地方手机没信号非常差,在与于晓辉教授取得联系后,额济纳旗第一人民医院紧急派2辆车前去寻找营救,在方圆几千公里戈壁滩的茫茫夜色里,寻找2辆迷途的车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营救车辆自晚上11点出发,直到凌晨1点40还未归来,大家都焦急万分,于晓辉教授要求大家去休息,她自己一个人坚持等待,直到凌晨3点半迷途车辆才安全到达额济纳旗。

第二天早晨7点10分,按行程安排的时间准时到达额济纳旗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准备给义诊专家安排合影事宜,看到于晓辉教授早已站在现场,令笔者非常吃惊,本想原定于7点半的集合时间肯定要推迟,她昨晚睡觉是在3点半以后了,专家们休息也在1点左右了,7点20分,所有专家准时到场,其中包括昨晚3位迷路的专家,专家们的这种时间观念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笔者非常震惊,伫立良久。在拍完合影照后,专家们马上进入门诊进行接诊、手术治疗、病房查房、学术讲座等环节。每个专家的时间安排都是满满的,门诊完了马上进入学术讲座,或是进入手术室做手术,从早晨7点多,一直忙到下午6点,吃完晚饭后专家们又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专题讲座,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后才结束,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他们就像铁打的一样,不知劳累和困乏,尤其是于晓辉教授,她就像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从不知疲倦,义诊期间每晚都在深夜2点后才入睡,早晨6点过起床,中午不休息,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小时,这种工作节奏和重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今年于晓辉教授快60岁了,精神依然饱满,充满活力,像这样大规模的全国专家公益活动,专家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仅接机、送机、安排专家食宿、布置会场,就是一件头痛的事情,还要与当地医院协调义诊事宜,安排学术讲座、专家PPT的前期检查、门诊坐诊、查房、安排专家手术、义诊会议手册和义诊专家概况的制作等等,她都要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不让出一点差错,就是义诊专家脚步慢了她都要催促,时间观念非常强,工作态度极其严谨。于晓辉教授不仅仅是军人,更是一名学术和工作非常严格的导师,她言传身教,不但影响着自己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也影响着与她一起参加义诊的专家和志愿者们,她是一位值得我们大家尊敬的人。

额济纳旗医院义诊时门诊大厅的患者就医。

授人以渔

2014年8月,“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走进金昌大型公益活动中,专家们在金川公司职工医院门诊接诊患者达2450余人次,达到单日门诊量的历史记录,超过该医院一个月的门诊量,指导高精尖手术15台,其中2例填补了金昌地区的空白,其他介入治疗20多台,进行病理、影像分析和胃镜、气管镜检查140多例,进行医学专题学术讲座34场,直接受益患者达8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3000余份,并为医院授挂“西京消化病医院整合医学协作中心”牌匾,成为西京消化病院医疗技术指导协作单位,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时任金川公司职工医院蒲宏全院长当时讲道:看到这些心存大爱的院士、教授,利用周末、周六和周日的休息时间,自己买飞机票和火车票前来参加义诊活动,为当地百姓看病、做手术,为医护人员作学术报告,带来国内甚至是世界上一流的学术成果与我们基层医院的人员分享,着实让我们感动万分。蒲院长还说他自己在西安上大学期间听说过樊代明院士的大名,当时樊院士在第四军医大学当校长,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樊校长。而在大学毕业30年后,在金昌市不但近距离见到了平易近人的樊院士,还聆听到了院士整合医学的讲座,让他十分激动!

另外,他了解到在义诊团队里除了樊代明院士外,还有2名特聘教授,4名专业技术少将的知名教授,100多名全国知名医院的博士、博士后、博导,每位专家都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见长者,这是他们当地医院或企业所无法涉及的。特别是义诊团的专家们心存大爱,学术精湛,心地善良、工作态度严谨,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十分耐心,平易近人,沉下心来为患者诊治,就像为自己的亲人看病一样,真正践行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高贵品质,让他十分敬仰。最后蒲院长讲到义诊活动对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甘肃,带来了学术清风,带来了全国先进的医疗新理念、新技术,这种精神和资源分享对于他们医院的发展十分难得。

2014年义诊团专家在甘肃金昌市金川职工医院举行义诊活动合影。

樊代明院士、刘冰熔教授和于晓辉教授在义诊医院进行教学查房。

究竟图什么

不知不觉间在樊代明院士和于晓辉教授的精神感召下,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的10年间,8次参加了“情系西北,惠及百姓”全国医学专家大型公益活动,只有疫情期间由于封控原因未能参加。每年跟随义诊团的专家们在门诊、病房、手术室及学术厅记录着他们的善行,而像笔者这样参与义诊的志愿者有60余人,每年都在于晓辉教授的感召下,聚在一起做志愿服务。虽然我们相互不熟悉,不知对方姓名,但每年一次的见面又让我们感到很熟悉,倍感亲切。笔者也从40多岁的中年人,变为头发花白、近60岁的人了,也将自己的孩子带进了义诊团做志愿服务工作,向值得敬仰和尊重的专家教授学习,关爱他人,回馈社会。

有时朋友们也在问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每年自费前来为基层的老百姓看病图什么,社会上好多义诊活动就是穿上白大褂摆摆样子,1-2个小时走走过场就完事了,而你们每年都要花一天的时间进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花这么大精力究竟图什么?这番话令我沉思良久,好多专家能坚持义诊10多年,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多的是精力和爱心,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但能坚持做十几年的好事真不容易!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郭志教授在分析患者病情。

今年走进天水的义诊活动中,笔者又看到了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放疗科主任李莎少将(硕士生导师,中华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原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郭志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兼任第二十六届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他们都70多岁了,尽管老教授步履有点缓慢,但精神依然矍铄,这两位老教授已是第8次出现在义诊活动现场,这些专家们在图什么?困扰了我10多年的问题,终于在今年的公益活动开幕式上找到了答案,这答案就在于晓辉教授创作的诗歌《祖国,母亲》里。这首诗歌由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青春之歌”合唱团的60名朝气蓬勃的研究生们朗诵,诗歌的最后“我愿意马行千里,不洗沙尘的意志,开拓您的复兴之路,我愿意百尺竿头,踔厉奋发的激情,助力您的宏伟大业,我爱您,祖国,我的母亲”。

这就是义诊团的专家和志愿者们多年坚持不懈,无偿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和源泉,他们就是那群真正的具有哲学思想和生存意义上的人,更是有家国情怀、有社会担当的一群人!

2019年义诊团在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义诊。

来源
|
甘肃农民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