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记者 王琴 马仓仓
绿树掩映村道,鲜花环绕村庄,独具特色的微景观随处可见,文化广场、健身器材、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古色古香的“清风廊”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悠然闲坐、聊天纳凉;不远处的易地搬迁点上,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新居顺着干净平坦的硬化道路延伸向远方……这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新义村的村民们用行动共同绘就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进夏季的新义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石小强向记者介绍的“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几个简单的字眼便有了具象。优美的环境、健全的设施、多元的产业、舒心的笑脸,处处透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原来的新义村给人们的印象是山大沟深、条件差。这些年,村里抢抓和美乡村政策机遇,把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以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现如今的新义村早已变了样。”石小强说,新义村聚焦生态地位、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率先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硬化村组道路,搬迁安置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改造抗震房,新建小学、幼儿园及村卫生室,大力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同时,按照园林景观设计要求,高标准建成了新义村“田园一体化乡村公园”,修建凉亭、文化长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各种休闲健身器材。
73岁的村民马志玉没事总喜欢在文化广场一侧的“四馆”溜达。“四馆”是新义村以实施国家“历史再现”工程为契机,精心建设打造的红色历史记忆馆、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特色农产品交易馆以及民间工艺品展馆。
“这些馆里特色东西很多,也留存了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感觉很有意义,不只村里人喜欢来看看,还有外地人过来参观呢!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交通便利了,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多了,每到周末就有不少人过来玩儿,有的村民还开起了农家乐,摆起了摊儿,收入也不错。”说起村里的发展变化,马志玉满满的自豪感。
在“乡村时光农家乐”里,游乐场里的网红桥、海盗船等游乐项目区不时传来年轻人游玩嬉耍的欢叫声。仿古的中式餐厅雅间里,游客喝着特色茶饮,品尝着美味佳肴,沉浸式体验着乡村游的乐趣。
石小强告诉记者,随着新义村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完善,“游绿色新义梁、品健康乡土味、逛乡村博物馆、玩农家游乐场”模式已成为吸引周边游客的一大亮点,仅农家乐年创收就能达180余万元。村里还计划建生态园和农事体验园,打造田园一体化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让乡村旅游产业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培育致富产业,新义村还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组建花椒、中药材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经营,打造了新义村新的产业增长点。
“通过流转土地种植1600亩花椒,年培育优质花椒苗超5万株,热销周边地区,注册了‘马关阿阳红’花椒品牌,辐射带动马关镇花椒连片种植6400余亩,年提供务工岗位350余人次。依托新义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吸纳从业人员160余人从事建筑装修,人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全村培育引进2家龙头企业、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村集体经济年积累超过30万元。”石小强说。
下一步,新义村将继续大力实施乡村富民惠民工程,进一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壮大特色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和美乡村,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