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源县莲峰镇按照镇有特色产业、村有富民产业、村有增收产业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致力于发展“两型”农业,坚持“工业化谋划、区域化推进、品牌化引领、科技化支撑、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川河经济,一幅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加快铺展。
盛夏时节,绿意正浓,正是庄稼生长的关键时节,走进莲峰镇,广袤的田野上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目光所及,是一幅幅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画卷。
走进位于莲峰镇元明村的千亩早熟马铃薯基地,整齐的大条田里,一垄垄长势良好的马铃薯一片深绿,伴随着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该基地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模式,进行机械化连片种植,科学化精细管理,带动了农民稳定就业、农业稳产增效、农户稳步增收。
莲峰镇何家湾村的黄芪种植基地里,连片的黄芪田在夏日的暖阳下泛着金光,黄芪花像金色的风铃在风中摇摆,生机勃勃。今年,该镇示范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防控”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建成优质黄芪种子生产基地100亩、优质黄芪种苗生产基地300亩、有机黄芪种植基地10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黄芪标准化示范种植片带,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78万亩,让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老庄村的新品蚕豆示范点上,种植的蚕豆开着一串串银铃似的花朵,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该示范点采用“个体户+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通过蚕豆全程机械化种植,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推动标准化种植、生产,发展订单农业,种植户每亩可实现收入2450元,进而推动全镇产业结构转变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升。
产业基地遍地开花,设施农业势头强劲,特色养殖“蓄势勃发”。近年来,莲峰镇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和自然优势,充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与富民兴业形成良性互动新格局,做好特色文章,让特色种植、养殖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新动力,拓宽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莲峰镇瞄准“绿水青山,培育佳珍”的有利条件,投资700万元建设古迹坪村现代食用菌产业基地,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优质黑木耳,基地现有46座菌棚,23座晾晒棚,每棚挂有18000木耳菌棒,总计80余万棒;每棚通过6到7茬采摘,可采收2000斤干货,预计每年总产量在60吨以上,可实现年产值320余万元以上。通过与渭源县鑫瑞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效合作,实现了单一传统农业向一茬变多茬、平面变立体的现代农业的有效转变,有效推动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增长”。
位于刘营村的艾草产业生产加工基地里,前来缴售艾草的群众络绎不绝,基地采用“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向相关村级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艾草种苗和技术指导,村级合作社联结农户进行栽种、收割和订单回收。截至目前,已收购艾草原料1200吨,常年吸纳附近群众就近就地务工13人,间接带动周边村民800多人就业,已发放务工工资50.8万元,通过加工销售艾绒、艾粉等系列“艾产品”,已发展为从“田间到车间、工厂到市场”的种、储、产、销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在位于首阳山下的渭源县牛站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排排干净整洁的鹿舍内,一头头高大的梅花鹿,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悠闲嬉戏,自由自在,呆萌可爱的模样十分讨人喜欢。据介绍,相比较牛羊养殖,梅花鹿耐粗饲、不挑食,饲料成本比较低,而且梅花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血、鹿肉、鹿骨、鹿筋都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较好。同时,该合作社位于首阳山山脚下,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宽广的土地资源,为特色养殖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
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活力。莲峰镇依托历史积淀丰厚、各类资源富集的地域优势,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育集群、兴园区、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紧盯“产业强镇、商贸富镇、文旅活镇”的目标,不断培育和发掘发展新潜力,推动农贸旅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和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的农贸旅强镇,一幅幅产业兴、腰包鼓,勤劳致富劲头足的画卷正在莲峰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王亚雄 陈静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