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临夏州临夏市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举措,逐渐绘就了一幅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
在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行动中,临夏市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一直向精细化、主动预防、科学决策转变。近日,记者走进临夏市环保局时,映入眼帘的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智慧环保网格化监管平台,占满整面墙的LED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污染源、固定监测点空气质量数据、工地施工等情况。据介绍,该平台能精准推演临夏市环境污染发生的原因,让监管不再“跑断腿”,并且可利用大数据精确判定污染源,实现科学治污,有效提升了全市空气质量。
临夏市始终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对大夏河、牛津河、红水河等河流的巡查和入河排放口监管力度,确保流域水质达标。日前,在大夏河畅沁园大桥至二大桥段,记者看到大夏河临夏市南川渠引水枢纽至尕杨家村段防洪治理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该项目治理河道长7.8公里,新建防洪堤3段共6982米,对项目区段大夏河河道两侧现有护岸基础进行加固整修。该防洪工程的实施,将有效保护和改善河道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一系列水环境治理措施,临夏市的河流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清水绿岸成为城市生态的新名片。
临夏市水务局河长办专职副主任 马谦:自河长制运行以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围绕“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营造美丽水环境,努力实现和谐共生美丽河湖。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充分依托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建立了“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同时建立了河道警长机制和河道管理员队伍。在加大河道“人防”的同时,在我市三条河流安装视频监控 123个,实现了我市河道全覆盖无死角实时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判断可疑的水体变化、水生态环境情况和河道“四乱”问题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现象。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我市河道管护水平。
近年来,临夏市以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为城市发展定位,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高级形态,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以及多个口袋公园的建成使用,人民红园、东郊公园的提升改造,为市民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同时,临夏市还注重道路绿化和乡村绿化工作,通过种植不同树种和花卉,打造出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景观,让城市“披上绿衣”,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美好愿景。
此外,临夏市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营造了浓厚的绿色生活氛围。眼下,临夏市正在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从县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干部再到市民群众,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而生态环境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也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升。
临夏市干部 贾缦: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期,市总工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我也参与到了街巷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项目中,用自己的行动呼吁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全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全省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助力家乡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
绿色出行是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化。今年以来,临夏市天气状况以晴好为主,很多市民出行也增添了新方式,从乘车出行到短途步行、骑行,在不知不觉中,市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低碳出行、文明出行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行动自觉。
市民 马福林:现在一直在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理念,我也从自身做起,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平时上下班选择骑行共享单车,一是快捷方便、不会堵车,再一个就是绿色低碳。希望我们的所有市民都能够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为家乡建设低碳、健康、有序、文明、畅通的绿色交通环境和美丽新临夏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临夏市将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举措,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让临夏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记者 苟裕光 马媛君 冶倩 马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