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融媒声音】孟刚:脚下沾满“泥土味” “驻”在群众心头间

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派驻康乐县龚庄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孟刚在农村一线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强组织,脚沾泥土摸实情,提升产业谋发展,办好实事解难题……他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心在一起,在乡村的田畴沃野上描绘出一幅幅助农兴农的“好丰景”。

2023年6月,孟刚来到龚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机关到基层的工作转变让他满怀期待,又倍感压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深知,深耕细织、俯下身子做深做实才是他驻村要走的路。

刚一上任,孟刚就挨家挨户进行走访,熟悉群众家里的基本情况。每到一户人家,他都将群众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记录下来,这不仅让他迅速熟悉了村里的情况,也为今后的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农村实现、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好,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这是孟刚心中的头等大事。他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留住人才、整合资源、争取奖补资金,通过村干部带领,“能人”带动,一般群众跟进,激发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让村里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之前我和丈夫一直在外面干餐饮,现在也学到了一些技术,就想着在家里能照顾孩子父母,就在家里办了一个农家乐,我们村上的孟书记很支持,今天我们开业,非常高兴,希望以后我们的生意能越来越好。”龚庄农家院老板娘吴梅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从传统种植向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转变,村民种植热情水平一天比一天高,龚庄村的种植规模相比往年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今年,中药材种植434.77亩,育苗135.8亩,高原夏菜70.7亩,食用菌6.14万棒。

“以前我们对种植方面政策不太了解,孟书记来到我们村以后,时不时给我们讲解相关政策,虽然说孟书记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但是他懂得特别多,经常到地里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让我种植的信心越来越大,我种植的水果玉米和药材越来越好,去年种了七亩多水果玉米,卖了三万多块钱,今年种了六十亩水果玉米,现在长势很好,我想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康乐县八松乡龚庄村村民尹聚峰说。

你离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就对你有多亲。“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开展以来,孟刚积极走访无人抚养儿童、特殊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中协调爱心企业捐赠物资16万余元;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全村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精神面貌得到改变。

康乐县八松乡龚庄村村民许兰英说:“孟刚去年给我们割麦,今年给我们割油菜,他还每隔几天就来家里看我,孟刚很好。”

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任职以来,孟刚与村“两委”团结协作,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村社干部政治素养,让党支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带领乡亲们建好村子、奔向富裕。

康乐县八松乡龚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许和平说:“孟书记驻村以来,工作认真负责,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能和群众走到一起,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在产业发展方面,出谋划策,给群众技术指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大楼到田间地头,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情感。对孟刚来说,驻村的过程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定叫旧貌换新颜”的过程;也是向群众学习,向群众服务的过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是孟刚在驻村工作中的最大收获。

康乐县八松乡龚庄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孟刚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使命。一段驻村工作,一生驻村情,自己得到了成长,也收获了乡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对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我将始终以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深耕细织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一定会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产业发展的沃土,田园牧歌的归处。”(记者 朱菊霞)

来源
|
康乐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