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融媒声音】肃南:文旅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一路耕耘一路歌。70年来,肃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始终坚持做好文化传承保护文章、文旅融合发展文章,肃南县文旅事业在全国竞相发展的大舞台上,正以独特的魅力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图片

在保护中传承  让文化活起来

“裕固族民歌真的很有特色,太惊艳了,高亢嘹亮,服饰也别具一格,真的是一个宝藏县城!”第一次自驾到肃南的成都游客许明明,对当地的景色、人文风情赞不绝口。

图片

作为甘肃独有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将文化传承保护作为文旅事业发展的灵魂,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县内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使县内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形态得以兼容并蓄和延续发展,在保护发展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多年努力,全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项、省级10项、市级22项、县级34项,培养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18名、市级65名、县级105名,建成2个国家级保护名录裕固族服饰传承基地,6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8个乡镇非遗传承培训点、6个民俗文化展厅列入了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通过立法守护非遗“根脉”,肃南县首部非遗相关法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颁布实施。肃南县裕固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甘肃首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一步提振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整理了《中国裕固族传统文化图鉴》《肃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汉语西部裕固语对照词典》《东部裕固语汉语词典》《裕固族原生态民歌档案》等。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拍摄推出《浴血誓言》《爱在夏日塔拉》《天盖勒》等电影广受好评;纪录片《耶什格岔的春天》《西茂的婚礼》《祁连山下》等作品,细腻地展现了祁连山下肃南县各族群众生活场景。与此同时,肃南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提速,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通过挖掘裕固族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将丹霞地貌景观与音乐灯光秀结合,推出《阿兰拉格达》舞台剧,让游客在夜间的七彩丹霞享受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和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同时积极参加第十一届“敦煌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节目演出及文创产品展销、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十一届中鹰黑森林国际音乐节等活动,全面展现“丝路明珠 牧歌肃南”的独特魅力和文旅资源。

图片

高站位谋划 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在这个暑假,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五成群,呼朋唤友,或乘坐旅游大巴,或驾着私家车,大家都向着同一个目标——神鹿公园!

图片

作为今年在抖音爆火的网红打卡地,在多年前还被当地人称为鹿场,尽管是甘肃最大的马鹿繁育基地,目前国内唯一在海拔2700至3000米以野生散养为主的马鹿养殖场,但依然藏在闺中无人知晓。近年来,肃南县围绕“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以祁连山马鹿养殖繁育为核心,鹿系列保健产品深加工研发生产、鹿元素旅游观光为主线,通过“以牧促工,以工带旅,以旅助牧”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让一产“接二连三”发展,结合祁连山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打造了以马鹿养殖繁育、鹿系列保健品研发生产、旅游观光为主线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了当今广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打卡地。

图片

萌哒哒的小鹿、红火的旅游市场,正是肃南县文旅产业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肃南文化资源丰富,风光景点众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和现实条件。近年来,肃南县委、县政府立足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把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持续推进文旅重大项目,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肃南旅游名县的品牌。

串珠成链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沿途景色无限好,最美风光在路上。一条国道穿境而过、三大资源得天独厚、四大景区环镇兴起、空中草原欣欣向荣,这是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交相辉映的康乐镇,是万千朋友向往的旅游胜地。

图片

在一步一景的原生态草原自然风光中,游客们沐浴着凉爽的微风,大家纷纷打卡拍照、载歌载舞,在康乐草原留下欢声笑语。

“我是从乌鲁木齐自驾游过来的,到康乐草原感觉这里很好,基础设施不错,工作人员态度也很热情,环境很优美值得一看,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逛一逛。”游客赵兴明说道。

图片

毗邻而居的是白银乡,该乡充分发掘七彩丹霞景区东入口优势,将民族风情、生态文旅和绿色休闲等产业有机结合,致力于打造集吃、住、游、玩、学一体化的生态乡村旅游综合体。并通过举办“那达慕”文化艺术节、赛马节、搏克赛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逛完景区后品尝特色蒙餐,购买奶制品和特色民族刺绣品,再到特色村寨体验一晚,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好了!”其其格文创有限公司负责人其其格说。

图片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多年来,肃南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全县创建星级农(牧)家乐47家。成功创建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旅游专业村7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西柳沟民俗体验区、榆木庄民宿度假区、白银喀尔喀蒙古族特色体验区、文殊藏乡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红石窝草原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红色草原”。明花乡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000余人。

加大项目投入  景区服务提档升级

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是最大支撑。近年来,肃南县按照“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积极创建国家 5A 级、4A 级景区,游客接待人数不断增长。马蹄寺景区聚焦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目标,持续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大力谋划实施文旅项目,全面提升旅游文化服务质量,打造了特色旅游品牌。皇城镇通过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创新活化历史文化遗存,对赛马场周边进行基础设施提质打造、优化升级,植入休旅文创产业,打造草原自驾游观光线。

图片

在肃南县城,每栋建筑、每条街道、每个角落都融入了多元文化内涵,一个个“小景观”串联成“大风景”,构建起以特色小城为轴线,以沿线特色小镇、民宿、景区为支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文旅融合乘势起,全域旅游正当时。肃南县将立足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奏响文旅和鸣,为全县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文旅力量。(全媒体记者 宋坤 报道)

来源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