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委领导下,全心全意为甘肃人民服务”——1949年9月1日,伴随着兰州解放的隆隆炮声,在黎明的曙光中,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甘肃日报》诞生于黄河之滨。代发刊词里的这句话,就是这份党报的初心与使命。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记忆,呈现出一代代甘报人薪火相传、充满激情的创业创新之路。站在《甘肃日报》创刊75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向历史致敬,向未来前行。
1949年8月26日,兰州市民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车上右一为兰州军管会新闻处处长、甘肃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阮迪民。
1949年9月1日,《甘肃日报》创刊,报头由彭德怀题写,图为《甘肃日报》创刊号。
1949年12月1日,第一张由毛泽东题写报头的《甘肃日报》。
在中国新闻史、现代印刷史中,本报职工牟紫东的贡献独特而重要。他先后创写了长宋、扁宋、扁黑和长黑等多种印刷标题字,被称为“牟体”。牟体字最早在《人民日报》上使用,受到新闻出版界好评,全国报纸先后都采用了牟体字作标题字。
莫耶原名陈淑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总编辑。1955年转业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辑。1938年4月在延安创作的《延安颂》是其代表作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提高新闻工作者文化素质,报社邀请了许多学者来讲课。图为叶圣陶在报社作《语言与语言教育》的学术报告。
1990年9月13日,《甘肃日报》一版头题刊发消息《六老汉的头白了 八步沙的树绿了》,不仅获得了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也使“六老汉”的事迹在陇原大地家喻户晓,成为全国治沙典型人物。从此以后,《甘肃日报》一直持续跟踪报道“六老汉”以及他们的后代防沙治沙的事迹,见证与记录着他们的脚步,他们的梦想。
1972年,本报记者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草地采访时,和牧民同饮奶茶。
上世纪90年代,本报记者在兰州市的田间地头采访。
1954年7月开工兴建的编辑部大楼(大门正后方建筑)成为当时兰州的著名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