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境内有渭河、洮河两大水系,以中部半阴坡、鸟鼠山脉为分水岭,由南向北将全县分为两半,岭东河流为渭河水系,岭西河流为洮河水系。滔滔渭水流经县内3个乡镇,干流全长48公里。洮河水自卓尼县柳林沟口流入渭源县西南边界,全长21公里。渭源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正沐浴在黄河支流渭河与洮河的润泽之中,持续奏响民生改善与高质量发展精彩乐章。
深秋的土地已经铺满斑斓,风中裹挟着阵阵寒意,上湾镇侯家寺村温室大棚里的鲜花却竞相绽放、娇艳欲滴。村民牛冬琴正在打包着顾客预订的鲜花,她小心翼翼地将一朵朵鲜花搭配、包装,生怕因为粗心大意伤了花瓣分毫。
上湾镇南谷玫瑰园务工人员牛冬琴说:“我现在还有两把花包完就准备回家给孩子做饭。我家住在这花棚的对面,一边上班一边给孩子做饭,还能挣点生活费,工资待遇也挺好的。一年下来,我和孩子的生活费也够了,这样能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在这里上班,一天和鲜花打交道,心情很好,生活过得挺充实的。”
牛冬琴务工的南谷玫瑰产业园是侯家寺易地搬迁后续配套产业之一。上湾镇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利用引洮工程提供的高质量水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打造了拥有全自动智能温室等先进农业设施的南谷玫瑰产业园,种植玫瑰花品种20多个,80%的鲜切花都达到了国际A级标准,深受省内外市场及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依托引洮工程的实施以及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渭源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实现增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治水为民,久久为功。引洮工程的实施,让甘甜的洮河水流入渭源,洮河水加上渭源县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保障了南谷玫瑰产业园里玫瑰花的生长,更托起了就近就业“大民生”。
如今,南谷玫瑰产业园经过六年的发展壮大,年产值稳定在一百多万元,带动142户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劳务输转获酬金”增收,让搬迁群众和周边村民从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变为家门口“劳务淘金”的“上班族”,群众鼓足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在风景如画的和美乡村里安居又乐业。
南谷玫瑰产业园位于上湾镇侯家寺村,走进村子,错落有致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白墙黛瓦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干净整洁的村道如同丝带般蜿蜒在田野间,路旁的绿树繁花摇曳生姿。曾经随意堆放的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摆放整齐的垃圾桶和定时清理的垃圾车,村庄的环境变得更加宜居,仿佛是大自然怀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侯家寺村村民杨建国说:“这几年,我们侯家寺村的变化很大,修了广场,放了很多健身器材,绿化亮化都做得很好,我们农闲时出来锻炼一下身体,心情也很好。”
侯家寺村村民王继祥说:“我们老头老太太一天出来转转,感觉现在环境很好,我们一天过得很舒畅。”
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从甘肃渭源一路向东流淌,千万年来哺育滋养了无数亲水而居的子民,也为两岸铺就了浓浓的生命底色。深秋的渭河源头已是层林尽染,市民漫步在风景宜人的渭河生态廊道,尽情享受着秋日的闲暇时光。
随着8.4公里生态廊道的竣工和升级,渭源的城市颜值持续扮靓,市民休闲娱乐更是有了好去处,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获得感。
市民陈怡萍说:“咱们渭源县城这几年建设得越来越好了,这条河道被改造后,不仅变得整洁了,而且更加美观了。我经常带着家里人和小孩儿来这里散步,这里不仅有花花草草,还有健身器材,是个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治好一条河流可以激活一个地区,也可以开启一个时代。昔日地方不堪一击的河流,已经华丽转身为堤固洪畅之河、绿水碧波之河、人水和谐之河,渭河将重焕青春,一条美丽、灵动、幸福的新渭河正奔腾而来。渭河治理带来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沿岸百姓与水和谐共生,在渭河的滋养下生活愈发充满希望与活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依枕着母亲河,渭源县如今正把绿色希望装得满满,昂首阔步地行走在民生改善与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记者 王玢 杨亚芸)